首頁 > 正文
江津成立全市首個商會駐庭調解室——“福商”調解 讓商事糾紛化解在“對簿公堂”之前

  “原以為這次糾紛要經過司法程序才能解決,沒想到一個電話調解員上門就解決了!”近日,江津區“福商”調解室的調解員走進重慶某機電有限公司,一站式完成申請人提出調解申請到調解結案,讓兩家民營企業負責人感嘆不已。

  如今,在江津區,民營企業糾紛“只打一次電話”“只跑一條路”“只進一個門”已是常態。這得益於江津區法院、江津區工商聯全力推進民營經濟領域多元解紛體系法治化、規範化、高效化,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商會駐庭調解室——“福商”調解室。

  自2021年3月成立至今,“福商”調解室已成功調解商事糾紛1186件,為企業累計節約訴訟成本600余萬元。

11月28日,江津雙福工業園,福商調解室,商事調解員正在進行調解。記者 齊嵐森 攝

  雙向奔赴 全市首個商會駐庭調解室成立

  談起建立“福商”調解室的初衷,江津區工商聯副主席鄒茹稱“這是一次雙向奔赴,任何一邊‘單相思’都成不了。”

  2021年3月,考慮到雙福工業園市場主體大、商事糾紛多等實際情況,江津區人民法院在雙福工業園設立雙福人民法庭,專門為園區服務。

  “來之前,我們對雙福工業園做了摸底,發現情況比較複雜。”雙福人民法庭庭長曹鵑列舉了一組數據:雙福工業園有全市最大農産品批發市場等5大專業市場、商戶6萬餘家,企業60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51家,常住人口約30萬。年均受案達2000余件,其中買賣、運輸、租賃等商事糾紛超70%。商事訴訟周期長、成本高、傷和氣等問題不僅給當事人造成困擾,也影響當地營商環境。

  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光靠法院有點“勢單力薄”,曹鵑便想到了在雙福企業家心中頗具影響力的全國“四好”商會——雙福新區商會。

  與曹鵑想法不謀而合的還有江津區工商聯。

  “雙福新區商會作為新區經濟發展的紐帶,現有會員單位300余家,涵蓋了汽車、科技、新能源和電子等製造業,批發零售、道路運輸、房地産、酒店、餐飲等商貿服務行業。”鄒茹&&,如果能將商會的力量充實到商事糾紛化解中,讓商事糾紛化解在“對簿公堂”之前,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法庭來説都是“雙贏”。

  鋻於此,在區委政法委、區委統戰部等支持下,江津區工商聯(總商會)會同區法院、區司法局成立商事糾紛調解委員會,雙福新區商會和雙福人民法庭簽訂了《合作開展多元化解商事糾紛工作備忘錄》,在雙福法庭設立了全市首個商會駐庭調解室——“福商調解室”,並確定“一個組織+N名調解員”模式。即確定雙福新區商會為特邀調解組織,常態化吸納優秀的商會會員單位的企業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管理人員、法務工作者等擔任調解員,切實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

  走進位於雙福法庭一樓的“福商調解室”,墻上醒目地張貼着 “商會駐庭調解室工作流程圖”,一圖讀懂調解整個流程,還公布了10名商事調解員的照片和簡介,讓人一目了然。

  這10名調解員可不簡單。

  “要想成為調解員得經過四方選。”鄒茹介紹,通過商會推薦、工商聯審核、法院聘任、司法局備案,目前已經選聘10名專業市場、物流運輸企業、工商企業負責人及專職法務工作者為特邀調解員。

11月28日,江津區,商會駐庭調解室,墻上貼着10名商事調解員的相關情況。記者 齊嵐森 攝

  創新“前調後審”模式 幫助涉訴雙方自解糾紛

  曹鵑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實踐,由商會會員擔任調解員的優勢日趨凸顯。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前調後審”,讓調解員先期幫助涉訴雙方自解糾紛。

  去年,某科技股份公司一紙訴狀將未及時支付工程款的某電力建設企業告到雙福法庭。考慮到案件事實部分比較清楚,爭議不大,通過調查質證,雙方對欠款事實及金額已基本確認。經當事雙方同意,法院委託雙福新區商會對案件進行調解。

  “福商”調解室調解員宗義主持了這次調解。

  “這是個典型的買賣合同糾紛,我與當事雙方深入溝通後了解到,科技企業並不想失去電力企業這個穩定客戶,只是迫於收款壓力,不得已將其訴至法院,核心訴求是盡快回款。”宗義還了解到本次訴訟雙方涉及 900 余萬元欠款,另有兩個合同約 300 余萬元的欠款由於管轄權的問題須在其他法院立案,尚未進入訴訟程序。

  宗義既是企業負責人,同時也是財稅方面的專家。調解過程中,他分別為兩家企業算了細賬,最終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了調解協議。兩家企業握手言和,為今後的繼續合作掃清了障礙。

  “説實話,這個賬讓我來算,未必能像宗義這樣讓雙方都滿意。”參與調解的法官坦言,商事糾紛涉及許多經濟領域專業知識,也會有法官不了解的“知識盲區”。但是調解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經驗和專業能力不拘泥於案件表象,而是深入了解各自當事方實際情況及訴求,從各自企業角度出發,力爭將雙方損失降到最低,充分實現了促進企業和諧穩定發展的調解目標。

  這樣的案例並不少。

  調解員莊曉鋒是重慶嘉鋒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這兩年調解了不少糾紛。他最大的感觸是,有時只需要一通電話,一次座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幾個月前我調解的一起拖欠貨款的案子,雙方都是我的合作夥伴。大家坐下來好好談,一個小時就解決了問題。”

  訴前調解對企業來説也是好處多多。

  莊曉鋒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個案子如果涉及金額200萬元,那麼訴訟費是2萬多元,律師費又是好幾萬元。但如果調解成功,一分錢不花就能解決問題。

  據了解,有了“福商”調解室的助力,雙福法庭今年1—11月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1.51%。探索經驗入選最高法院“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全國工商聯“百佳商會調解典型案例”。

11月28日,江津區,商會駐庭調解室,商事調解員正在進行調解。記者 齊嵐森 攝

  從一域到全面推廣 着力打造非訴訟糾紛解決全新&&

  作為多元解紛和公益性糾紛服務體系建設的全新&&,“福商”調解室集多元解紛、民主監督、法治宣傳、培訓指導、接訪企業五大功能於一體。一方面,在雙福人民法庭的委託下進行多元解紛,可一站式完成訴前委派、訴中委託及“訴轉調”和“調轉訴”等,另一方面可直接受理會員企業之間發生商事糾紛,實現非訴訟糾紛化解,讓企業和氣生財,握手再合作。

  江津區工商聯(總商會)相關負責人稱,為惠及更多民營企業,區工商聯(總商會)在“福商”調解的基礎上,全面推廣“津商調解公益品牌”,指導各基層商會相應成立調解機構,並聯合鎮街確定一名兼職調解員和法務工作者,組成本地化訴訟服務團隊,利用熟悉企情、社情的優勢,做到矛盾糾紛提前預防、及時介入、快速化解。

  同時,在商會調解組織配備智慧調解終端,依託“雲上法庭”開展遠程調解,減少奔波成本;與川渝毗鄰區縣建立聯調機制,實現多方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升訴調對接及多元糾紛化解工作實效;建立調解工作線上交流群,實現即時信息互聯互通、人案精準匹配、行業分類調解和跨區域聯動聯調,不斷推動商會調解精準高效。數據顯示,通過“福商”調解室化解企業糾紛周期相比司法訴訟周期平均縮短超2個月。

  該負責人&&,下一步將全力打造“津商調解公益品牌”,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讓企業減掉風險包袱、優化資源配置,在新江津建設中展現擔當作為。(記者 羅靜雯 周尤 齊嵐森)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