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沙坪壩:把好生態寫入美麗重慶的答卷裏

嘉陵江沙坪壩段。 (資料圖)

  一山風動,一江潮涌,山與江之間的沙坪壩,一幅天藍、水碧、土凈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兩年,沙坪壩區緊扣中央部署、市委要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努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美畫卷。

  升級提質

  城市生態實現共建共享

  溪水潺潺,波光掩映,梁灘河靜靜流淌,從陳家橋街道虎電濱河公園緩緩經過。水面映照裏,兩岸青堤綿延,市民沿溪徜徉。得益於一條水質良好的溪河,這裡居民的生活變得生動起來。

  梁灘河屬嘉陵江一級支流,位於縉雲山脈和中梁山脈之間,全長約88公里,其中沙坪壩段約37公里,流經土主街道、青木關鎮、鳳凰鎮和回龍壩鎮四個鎮(街)。

  沙坪壩區持續推進梁灘河水污染治理,以“一年有變化、二年見成效”為目標,在爭取中央及市級資金支持的同時,還積極撬動社會資金力量,投資約3.6億元,治理河長31.74公里,實施控源、截污、治污等整治措施,改善河流水質、打造沿河生態帶。

  今年3月,總投資7600萬元的龍鳳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開工建設,包含“生態涵養區”、“深度凈化區”和“河道緩衝區”3個實施區域,建成後龍鳳河及支流虎溪河水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如今,梁灘河沙坪壩區段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出境斷面均值為IV類,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梁灘河水質變好了,也為市民的美麗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

  着眼基礎設施建設,沙坪壩區提前布局,持續優化,強力推進沙田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井口、土主和西永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萬噸/日。持續提升污水處理能級,督促西永、土主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廠出水主要指標的排放標準由一級A標提升至地表水準IV類標準。

  着眼沿溪生態提質,為群眾提供更多更豐富優質生態環境。啟動貫通沙濱路滴水岩至磁器口國富沙磁巷段“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生態修復、岸線治理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總佔地面積81.39公頃,岸線全長5.3公里,總投資6.8億元。推進岸線生態公園建設、公共空間打造和“一河一策”統籌共治,堅持水岸共治、源頭治理、標本兼治思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水生態修復和水環境質量提升,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嘉陵江、清水溪、梁灘河流域特徵着眼,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水生態修復,賦予生態休閒景觀功能,不斷提升河流生態自凈能力,努力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

  增綠轉型

  生態治理引領山鄉巨變

  縉雲山下,有“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的三河村,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保護自然生態本底,讓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底色。近年來,沙坪壩區從生態保護入手、憑人居環境整治破局、以生態農旅産業求長遠,打造出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野生態家園,讓一個個如三河村一般的普通鄉村,實現了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美麗蛻變。

  歸本溯源,是好生態引育出生態項目,讓鄉村成為香餑餑、金疙瘩。

  初秋,陸陸續續的研學團隊前往中梁鎮的鄉村,在這裡感受自然,從自然中學到更多知識;生態種植園裏碩果纍纍,行行果木與青山相映成趣,游人穿行在果林間收穫滿滿;斐然湖畔,金燦燦的向日葵鋪滿,打卡拍照的人群絡繹不絕……在這裡大力發展的新時代鄉村産業,正在良好生態的孕育下茁壯成長。

  “打造好了好生態,由此衍生的生態項目自然落地,讓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實現共贏。”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區正以研學為統領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布局中梁山智慧田園板塊、縉雲山文創産業板塊和梁灘河&&生態畫廊三大板塊。做強種植業、做優文創産業、做實“一二三”産業融合。深化農村改革,壯大新型集體經濟。深入推進“三社”融合,推動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設立“紅岩供銷農産品展銷店”。在此基礎上,18個生態産業、項目落地沙坪壩,引領帶動果蔬、民宿、農機、餐飲等産業發展,成立專業合作社13個,帶動5000餘人抱團發展,實現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

  騰籠換鳥

  綠水青山實現美麗蝶變

  深秋的歌樂山深處,兩側山嶺如黛,槽谷中阡陌相連,池塘、溶洞、暗河、溪流鑲嵌其間,如同一幅水墨畫。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小作坊滿山,散亂污企業充斥其間。

  2018年,歌樂山片區散亂污整治作為沙坪壩區生態環保督察重要整治任務,散亂污企業或整治提升或搬遷入園,400余萬平方米違法建築得以拆除,歌樂山得以輕裝上陣,重新出發,並在産業轉型、騰籠換鳥後,煥發新生。

  而今,歌樂山上的生態産業得以復蘇發展,僅歌樂村頤麓歡歌生態園,就由植物園、採摘園、民宿、石林景觀、老爺車展區等構成了一座業態豐富的1000畝田園綜合體,每年舉辦的賞花採果節,累計吸引游客200萬人次。

  歌樂山之變,只是沙坪壩區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沙坪壩區以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為抓手,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散亂污”治理、縉雲山生態搬遷等行動,累計整治違規佔地2.3萬平方米、違法建築1.1萬平方米,覆土復綠6.5萬平方米,治理廢棄礦坑8座520畝,修復搬遷宅基地68處3.4公頃,累計植樹造林約2萬株,新增林地草地422.5畝,全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這是所有沙坪壩人共同的感受。近年來,區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創新高,達315天。梁灘河西西橋斷面水質達IV類,嘉陵江梁沱(左岸)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2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7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升至100%。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下一步,沙坪壩區將持續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産業振興,按照“迭代升級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總要求,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全力在美麗重慶建設中展現新作為。(記者 裴梓臣)

編輯: 葛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