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微論壇在重慶育才中學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中學校長和教師相聚重慶育才中學,共同圍繞“面向未來的課程建設”展開探討與交流。論壇分為主旨報告、校長論壇、專家回應、師生對話和主題沙龍五大環節。
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莫景祺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課程體系》為題作主旨報告,他認為課程實施方案是一個由各要素構成的具有內在關聯的整體系統,需要各要素統籌協調,整體發揮育人功能,充分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並舉”的要求。除了要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要加強對修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專業指導。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莉萍作了《共育 共創 共成長——探索校內外資源融合下的後備人才培養之路》的主題報告;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朱斌作了《讓笑容繼續洋溢在學生臉上 聚焦課程建設·賦能師生成長》的主題報告;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歐健作了《為生涯幸福奠基——面向未來的課程建設》的主題報告。三場報告展示了各自學校的辦學成果及實踐探索。
“面向未來的課程建設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創新,緊密結合國家意志和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做出貢獻。”歐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未來的課程需要打破學科界限,實現跨學科的整合。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相互融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
歐健認為,課程體系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四個核心能力——認知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西大附中還創建了學生活動中心等七大育人中心、歷史課程創新基地等八個課程創新基地,同時組建了一支高水平內涵發展導向的教師隊伍,從“空間”、“基地”、“隊伍”等多個方面,保障課程體系高效運行。
據了解,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年會是全國教育領域的品牌性學術活動、綜合性學術盛會,在全國具有很強的學術影響力、專業號召力和實踐引領力。論壇聚焦基礎教育改革熱點,積極宣傳基礎教育改革成效,研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方向,為推動基礎教育改革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經驗分享和智力支持。“微論壇”作為重要的會議組織形式,自2013年起已連續開設九屆,它為基層教育單位搭建了學習、展示、交流的&&。本次微論壇的組織單位為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