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提升又解壓 夜校“圈粉”年輕人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九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年夜校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受訪者供圖)

  青年夜校概況>>>

  課程

  書法、打擊樂、剪紙、攝影、戲劇、雕塑、插花等

  時長

  從4課時到10課時不等,每節課1小時

  收費

  免費或一節課50元

  教師

  社工、志願者或品牌主理人、認證導師、産品顧問等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的青年夜校火了!他們開發的“潮音樂、潮非遺、潮手工”等形式多樣的青年夜校課程,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我們一門課程原計劃只招收16名學員,結果來了30多人。”青年夜校負責人之一、觀音橋街道辦工作人員張宇思説,目前,該青年夜校的學員已超過200人,學員大多是年齡在20—35歲的“上班族”。而這樣的青年夜校,在重慶並非個例。

  當代年輕人為啥搶着上夜校?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青年夜校的課程既滿足了青年們“自我提升”“解壓”“社交”等成長需求,又弘揚了正能量、推進了文化藝術的普及,還發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夜校成為了成年人的“少年宮”。

  現象

  青年夜校“遍地開花”

  多個課程報名“秒空”

  “下周我們還要開設新的課程,可以説是供不應求。”張宇思説,考慮到周邊年輕人多,今年8月,街道辦開始謀劃籌辦青年夜校,以滿足年輕人的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藝術普及。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觀音橋青年夜校就火了。目前,該青年夜校共有九街、北倉兩個校區,開設了DJ計劃、民謠打擊樂、調酒、非遺剪紙、硬筆行書等近20門課程,學員從最初的15人增加到200多人。面對學員們的熱情,觀音橋街道辦正籌備在洋河、北國風光增設2個校區。

  “我們的課程都是免費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周圍居民,給他們提供一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張宇思介紹,這些課程從4課時到10課時不等,每節課1小時,授課老師多為社工、志願者。

  今年10月,由私人發起成立的合作村青年國際社區夜校(簡稱合作村夜校)也在江北區開課。目前,該夜校總課程數已達到27門,上課時間是每晚7點左右,課程涵蓋攝影,戲劇、音樂、舞蹈、英語、計算機、書法、詩詞、繪畫、雕塑、插花等。一節課一小時,收費50元。

  合作村夜校校長王朝介紹,授課老師既有“海歸”,也有專業院校高材生,還有品牌主理人、認證導師、産品顧問等。“夜校並沒有太多盈利,只是收取報名費的30%用於搭建&&和基礎服務工作,剩下的是老師們的工資。”王朝説。

  事實上,“夜校風”已吹遍了重慶。記者了解到,重慶多地都開設了青年夜校,一般多由區(縣)文化館、少年宮、社工服務中心等承辦,也有市民自發和企業主辦的,大部分以公益培訓為主。

  如南川區開辦了“七點半青春夜校”,每週四晚開課,報名人數日益增多。豐都縣文化館於2015年開辦了“巾幗夜校”,最初主要面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女職工群體,如今已在全縣30個鎮鄉(街道)文化服務中心建立分校,上課的多是年輕人。豐都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説:“我們很多課程一開放報名就被‘秒空’”。

  究因

  氛圍輕鬆、性價比高

  成年人的“少年宮”

  11月20日晚,合作村夜校的平面設計課堂被安排在一個叫茶館青年的房間裏,模仿老茶館環境而打造的竹椅木桌,打破了傳統教室的拘謹,學員們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零零散散坐在房間的各個角落,仿佛置身於一場愉快的茶館談話。

  “這樣的課堂很輕鬆。”學員劉思説,在忙碌一天后,能用放鬆的心情進行學習,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沒有競爭也沒有考核。

  海燕是合作村夜校書法課的一名學員。作為一名程序員,她平時的工作很忙,青年夜校的書法課是她“解壓”的好渠道,“不同於培訓機構的刻板化、功利化,夜校老師教得專業、認真,又有興趣相投的同學一起學習成長,這讓成年後的學習多了一份輕鬆從容。”

  區別於20世紀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年輕人都看中“氛圍輕鬆”這一要素,此外,收穫多、性價比高也是青年夜校火爆的主要原因。

  張德豪就參加了DJ計劃和硬筆行書兩門課程。“DJ課程滿足了我對新潮事物的好奇,硬筆行書則更新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他説。

  “一開始看到夜校,我以為上的是專業技術課程,沒想到居然是以成人興趣班形式開設的,如同成年人的‘少年宮’。”江北鯉魚池合作村夜校學員蘇文穎説,夜校不僅請了她很喜歡的一位音樂課老師授課,關鍵是性價比很高,50元一節課的收費,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

  “夜校的存在未必要學到某種東西,更多的是對生活邊界的拓寬,打造一個人除了工作和家之外的第三空間。”合作村夜校表演課老師周阿奮説。

  聲音

  長久辦好夜校

  需多方協同發力

  “夜校熱的背後,既是城市文化服務與社區教育創新的不斷突破,更是各地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可達性和實用性的體現,也強烈地反映出當代年輕人對知識、技能的渴求。”四川美術學院美育學院副院長徐靜君説,隨着青年夜校規模的擴大,師資的專業程度、價值觀導向、課程的質量,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什麼樣的“老師”可以成為夜校授課教師?在開班授課上,如何保證授課質量和內容品質?在教學環境上,如何保證位置便民、環境優良,能吸納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在徐靜君看來,這些都需要相關的標準或者政策作參考,“夜校要長長久久、越辦越好,離不開多方協同發力。”

  她還提出,在滿足城市青年上夜校的同時,也應該大力關注鄉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夜校課程,做到城鄉統籌、一體推進。同時,青年夜校在將美育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大化過程中,也可以作為推廣普及、延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之一。

  “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件事裏來。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變成老師,每個人也都可以變成學生,這是一種‘大學校’的概念。”王朝説,重慶應該有更多的夜校,讓更多的市民來體驗,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