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帶領百餘戶村民增收 這對殘疾人夫妻有點“牛”
2023年11月22日 14:23 來源: 新華網

 張國象(左)、彭淑梅(右)正在查看曬乾的黃蜀葵。新華網發(方楊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22日(陳雨)“雖然我的眼睛看不清,但是這些年,我和妻子一直在創業。我們先後在景區開過店賣旅游産品,種植過藥材和蔬菜,還養過豬、牛、鴨。這兩年,我們主要帶領村民們種植黃蜀葵。今年,全村黃蜀葵的種植面積近百畝,每畝産量達到4千多斤,畝産收入4000多元。”談及夫妻倆的創業經歷,張國象語氣中透着自豪。

  1963年,張國象出生在重慶市豐都縣栗子鄉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人,然而張國象患有先天一級視力殘疾。患有一級視力殘疾的人視力功能損失嚴重,雖然能通過視覺輔助設備或視覺輔助技術獲得一定的視覺功能,但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

  “雖然看不清,但我一直堅持上學,直到念完高中。我還在很小的時候,就跟着父母一起幹活。通過微弱的光感,我摸索着學習做飯、洗衣、種地。通過努力,我不僅能生活自理,還可以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張國象説。

  26歲那年,張國象遇到了彭淑梅。張國象身體殘疾卻努力生活的模樣感動了彭淑梅,雙方很快戀愛,並決定共度一生。“雖然他眼睛殘疾,但是腦子靈活,而且特別勤快。尤其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讓我相信只要一起努力,我們一定會把日子過好。”彭淑梅説。

  結婚後的張國象夫婦前往豐都縣城做起了收廢品的生意,因踏實肯幹,兩人很快便小有積蓄。之後,夫妻倆又到景區開店賣旅游相關産品。在外闖蕩幾年後,夫妻倆決定回鄉創業。

  “我們先是養豬、養牛,後來又養櫻桃谷種鴨。眼看家中要有一些收入時,因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又讓我們全部的努力付諸東流了。”張國象回憶,雖然當時很難過,但他們很快收拾好心情,準備從頭再來。這一次創業,他們選擇了種植茯苓。

  為了掌握種植茯苓技術,張國象和彭淑梅先後到湖南靖州、陜西洋縣、福建莆田等地考察學習。之後,夫妻倆辦起了茯苓種植加工場。然而因為一場意外,在加工茯苓時,彭淑梅大拇指被絞斷,肌腱斷裂,被確定為肢體三級殘疾。

  出院後的彭淑梅曾經心灰意冷,但是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她重拾信心,開始繼續手把手地教工人製作茯苓原種和栽培技術。很快,夫妻倆建起了初具規模的茯苓菌種場和栽培基地。

村民們正在採摘黃蜀葵。新華網發(資料圖 周永富攝)

  2021年,張國象和彭淑梅開始嘗試種植中藥材黃蜀葵。“黃蜀葵的鮮花可以直接食用,也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藥材,能更好地帶動村民致富。”張國象説。

  如今,張國象夫妻在栗子鄉建龍村建起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專門種植食用菌、黃蜀葵。夫妻倆還學習直播帶貨,努力為村裏的産品找銷路。

  “他們兩個有點兒‘牛’!”談起張國象夫妻的創業故事,建龍村第一駐村書記胡佳豎起了大拇指。胡佳介紹,張國象夫妻在創業過程中,不僅努力讓自己致富增收,還帶動本村10余名殘疾人就業,讓100多戶村民實現增收。他們的基地也因此被評為重慶市AA級農村殘疾人陽光扶貧基地。

  “雖然我的眼睛看不清,但是我的心始終向着‘光明’,我相信只要踏實肯幹,殘疾人一樣可以闖出一片天。”張國象説。未來,他和妻子會繼續努力,希望將食用菌、黃蜀葵産業發展好,帶領更多殘疾人過上好日子。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