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石柱“弱勞動力”村撐起千畝蜜柚産業

  時過立冬,天氣轉寒,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朝鎮萬福村卻一派火熱——正值三紅蜜柚收穫售賣時期,村內處處瀰漫着柚子的清香。

  行走在村中,只見房前屋後忙碌的大多是老人,少見年輕人的身影。“目前全村常住人口近300人,平均年齡約58歲,幾乎都是‘弱勞動力’。”村黨支部書記陳文華説,然而就是這些人,撐起了萬福村千畝三紅蜜柚産業園。

  陳文華説,早在2015年時,隨着村民賴以掙錢的煤廠關閉,1300多村民斷了少了掙錢路子,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裏常住人口就開始陸續下降,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萬福村的出路在哪?

  “勞動力不足,老年人也不能幹重活,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産業,村子才能發展起來。”陳文華説,那時萬朝鎮有些村已在種三紅蜜柚,收入還不錯。但萬福村是否也能靠大規模種植三紅蜜柚創收?陳文華説自己心裏也沒底。

  直到2016年1月,萬朝鎮請來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的專家,實地考察萬福村的土壤情況、地理環境等因素,得出了“萬福村非常適合種三紅蜜柚”的結論後,陳文華心裏才有了底。

  “看不到實際效果,村委也不敢盲目發動大家。”陳文華告訴記者,當年2月,在鎮政府的組織下,他參加了到平和縣的調研,“平和縣三紅蜜柚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深深觸動了我,我覺得我們村完全可以搞!”

  回來後,陳文華便開始動員村民種柚,可大家積極性不高。陳文華就反復開會動員:“樹苗不用自掏腰包,技術由縣裏的專家來教,樹下依然可以種紅薯、花生等農作物……”

  2016年3月,由縣扶貧辦出資,萬福村從平和縣購進了三紅蜜柚苗,整合了800多畝地種三紅蜜柚。

  萬福村種植三紅蜜柚的第一道難關,是勞動力不足。為此,該村成立了桐油坪蜜柚專業合作社,號召有勞動力的村民集體勞作。“種植三紅蜜柚較為輕鬆,留村的人大多能獨立完成種植,實在缺乏勞力的,就由合作社幫忙完成鋤草、修枝、疏果等工作,到豐收時,合作社還幫大家統一採集、銷售。”陳文華説,離村的人也大多請了親戚朋友幫忙種植,他們只需要把土地拿出來,再承擔人工、肥料等成本,就可以等着豐收分紅了。這樣一來,村裏大量閒置土地得以盤活。

  種植技術是萬福村面臨的第二道難關。“我們專門邀請了福建省三紅蜜柚種植專家對種植農戶開展了3次系統的技術培訓,合作社也自主開展了10余次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從鋤草、修枝到疏果等環節,手把手教村民。”陳文華説,平時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村民還可直接通過微信視頻&&請教專家。

  “比如柚子樹的形狀必須要像張開的傘,不能讓它直直地往上長,修枝不得行就要用繩子把樹枝拴住往下拉來定型。”今年81歲高齡的村民陳樹之通過多年學習,已經成了村裏的“土專家”,他種植了10畝三紅蜜柚,是村裏的種植大戶。

  “今年的天氣不錯,是個豐收年。”陳樹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最低標準算,平均一棵樹可以産60斤三紅蜜柚,一畝地有50棵樹,10畝地就可以産3萬斤,按市場價格2元一斤計算,今年可以收入6萬元。除去請人務工、肥料等成本,他今年至少有4萬元的收入。

  開拓市場是萬福村面臨的第三道難關。“目前村裏的三紅蜜柚主要賣給胡燃商行、永輝超市,銷售渠道單一。”陳文華説,為了打開銷路,在外打工的萬福村人主動幫忙推銷,提升村裏三紅蜜柚的知名度。

  村民譚鑫華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涪陵區做了二十多年的水果批發,掌握了不少銷售渠道,每年至少能幫鄉親們賣出10萬斤三紅蜜柚。

  “三紅蜜柚的生長周期是五年,我們已經走過了第一個五年,紅柚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000畝,年純利潤大概250萬元。”陳文華説,下一個五年,萬福村準備爭取更多支持來修建公路,降低運輸成本、人力成本,打通三紅蜜柚的“産業路”。

  萬朝鎮黨委書記梁蜀秦説,如今三紅蜜柚産業既是萬福村發展的支撐,也是萬朝鎮農業的支柱産業之一,接下來將重點加速其品種研發、規模發展、品牌打造。(記者 周傳勇)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