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重慶各地依然被厚厚的雲層所籠罩,氣溫低迷。市氣象&預計,未來三天,我市以多雲到晴為主,坪壩河谷地區早上有霧。受天氣放晴影響,會出現輻射降溫,早晚會更凉,午後氣溫逐漸升高。
什麼是輻射降溫?輻射降溫中的輻射是指太陽短波輻射和地面長波輻射。天黑時,地面由於接收不到太陽短波輻射,導致大氣吸收到的長波輻射減少而不斷降溫,特別是晴朗的夜晚和清晨,如果沒有雲層的阻擋,地面的熱量會迅速向大氣中散失,氣溫下降更為厲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全市天氣預報
16日白天,大部地區多雲到晴,偏南地區小雨轉多雲,坪壩河谷地區早上有霧,氣溫3~17℃;中心城區:多雲轉晴,早上有霧,氣溫11~16℃。
16日夜間到17日白天,各地多雲到晴,坪壩河谷地區早上有霧,氣溫3~20℃;中心城區:晴間多雲,氣溫9~18℃。
17日夜間到18日白天,各地多雲到晴,氣溫5~20℃;中心城區:多雲,氣溫11~18℃。
新聞多一點
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今冬會是暖冬嗎?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並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受其影響並疊加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打破2016年最暖年紀錄。
預計今冬到明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偏多,複合型氣象災害風險加大。
厄爾尼諾如何攪動全球氣候?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副主任劉蕓蕓介紹,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出現大範圍偏暖,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氣候現象。通常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區域平均海溫指數——Nino3.4指數,來判定厄爾尼諾是否形成。
當指數超過0.5℃時,則認為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若偏暖超過5個月,則判定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當指數峰值位於0.5—1.3℃,定為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指數峰值位於1.3—2℃,強度定為中等;峰值超過2℃時,則定為強厄爾尼諾事件。
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升高,會形成強烈的海氣相互作用,影響沃克環流的強度和分佈,造成對熱帶地區氣候的影響,並通過南北方向的環流影響到熱帶以外的氣候。厄爾尼諾不僅影響海水本身的洋流、氣溫和降水,對颱風的生成、活躍程度和路徑都會産生重要影響。
劉蕓蕓介紹,從歷史上十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監測情況來看,當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時,容易加劇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發且強度更強。2016年經歷了一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全球平均氣溫比氣候平均值高0.94℃,今年預計將打破2016年的紀錄,達到1℃左右的異常偏暖。
將對我國冬季有何影響?
從預測角度而言,今年冬季出現暖冬概率較大。考慮到今年冬季冷空氣總體偏弱,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預計12月份偏暖程度更明顯;進入1—2月份,隨着冷空氣活動趨於活躍,氣溫總體接近常年到略偏高;到明年春季,則以全國大部氣溫偏高為主。在南方地區,除了考慮氣溫偏高,冬季降水也易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對輸電線路、能源運輸、交通出行造成一定影響,需特別防範。
在西南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險等級相對較高。此外也有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需做好水資源調度管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早做好抗旱準備。
在中東部地區,氣溫偏高冷空氣活動相對偏弱,冬春季大氣污染擴散條件偏差,需特別關注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的霧霾天氣。
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多久?
從目前來看,今年厄爾尼諾的發展至少達到中等強度,並且至少持續到明年春季。對於東亞地區,厄爾尼諾對次年的影響往往比當年更加顯著,明年氣溫仍然將以偏暖為主。但值得提醒的是,全球平均氣溫的偏高並不等同於我國或某一特定區域一定炎熱。
在厄爾尼諾的次年,也就是明年春夏季,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偏強南移,夏季風整體偏弱,季風雨帶南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容易出現降水偏多,甚至出現洪澇;而在我國華北一帶偏北地區,則容易降水偏少,出現乾旱的可能。
劉蕓蕓&&,雖然厄爾尼諾是個很強的信號,但只是影響我國天氣氣候的其中一個因素,海洋和高原熱力作用等都可能影響明年我國氣候的異常。厄爾尼諾未來的演變和影響,目前來看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後續還需密切關注厄爾尼諾的發展演變,及時滾動修正預測,做好預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