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沙坪壩區渝樂小鎮,非遺項目打鐵花表演。(攝於2023年9月30日) 通訊員 郭晉 攝/視覺重慶

  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袁孝鑫正在整理扎染後的衣服。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酉陽國家級非遺項目原生態土家擺手舞。通訊員 邱洪斌 攝/視覺重慶

  “粉條經常不夠賣,200斤不到1小時就賣完了。”11月10日,豐都龍城天街,2023年豐都縣非遺展示展演活動現場,紅岩手工豌豆粉條非遺傳承人陳香忙得不亦樂乎。

  當天的展示展演活動現場,匯聚了豐都木棒棰戲、唯善剪藝、梁山吹打、麻辣雞、紅岩手工豌豆粉條等10多個非遺項目,吸引了大批群眾分享。

  非物質文化遺産凝結着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延續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在巴渝大地上,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在生活中大放異彩,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抱團取暖 助推非遺走向市場

  2023年豐都縣非遺展示展演活動由豐都縣文旅委主辦。據該縣文旅委副主任何庭鷹介紹,在豐都,像這樣大規模的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每年要舉辦10場,符合條件的豐都非遺傳承人都可報名參與。

  為何要辦“非遺大集”?

  “非遺需要市場,市場也需要非遺。”何庭鷹説,非遺不能“束之高閣”,而要“可觸可感”。舉辦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旨在為非遺傳承人搭建面向市場和大眾,以及同行間交流學習的&&。

  張靖是豐都縣藝佰木偶藝術團負責人,也是豐都木棒棰戲的非遺傳承人。她説,非遺展示展演活動給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抱團取暖”的契機。

  “非遺傳承難,傳承人普遍年齡大,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是靠情懷支撐,但僅靠情懷並不能走得長遠。”張靖説,通過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市民可以近距離欣賞豐都木棒棰戲《鍾馗捉鬼》等精彩節目,還能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到各個非遺展位前和非遺傳承人交流學習,面對面感受非遺“活化石”的厚重底蘊,“現場互動性很強,既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助推了非遺傳承。”

  雙向奔赴 讓青少年愛上非遺

  後繼有人是實現非遺活態傳承的前提條件,也是讓特色濃郁、積澱深厚的非遺展現持久魅力的關鍵所在。採訪中,多位非遺傳承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如今,青少年對非遺正産生日益濃厚的興趣。

  “我現在有27個徒弟,其中,有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的大學生。”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合川峽硯代表性傳承人易宗成説,他的峽硯博物館設在合川區文峰古街,許多市內外的大學生慕名而來,欣賞琳瑯滿目的峽硯精品、暢游古街,400多平方米的展館經常出現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易宗成還面向中小學生推出非遺體驗項目,讓他們在趣味十足的體驗中認識非遺、喜愛非遺。

  前不久,來自泰國瑪麗威學院和泰國孔敬漢語教學中心的70多名留學生走進易宗成的峽硯博物館,邊聽易宗成講述峽硯的歷史淵源、藝術風格及合川的歷史文化,邊欣賞峽硯博物館陳設的峽硯作品,深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震撼。“參觀結束後,這些外國留學生還紛紛體驗峽硯雕刻。”易宗成説。

  前不久,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向易宗成的峽硯博物館授牌“國際學生中國傳統文化體驗基地”。此外,該館還是“合川區對外宣傳基地”。易宗成&&,很期待社會各界共同發力,讓古老的非遺煥發新活力,架起中外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

  在墊江,大石竹編第六代傳承人趙向陽也欣慰地發現,非遺與青年,正跨越傳統與現代的邊界,開啟“雙向奔赴”。

  “每週,都會有一兩批次學生前來研學,感受竹編魅力。”趙向陽説,今年4月,漢口學院的數百名學生還專程到墊江,從大石竹編中汲取設計元素。

  如何讓大石竹編走向青少年?“我們開設了體驗課程,學生可以體驗製作小龍蝦、小鳥、小提籃等竹編小物件,讓學生在非遺體驗中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趙向陽説。

  以文塑旅 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

  在巫山縣下莊村,一個名為“下莊布穀”的扎染工坊頗受游客垂青。工坊生産的扎染工藝品,已從簡單的帆布包,拓展出背包、布偶等更多種類的産品。在旅游旺季時,一個月的銷售額能達到1.3萬元。

  如何讓非遺與旅游碰撞出更為美妙的火花,助力村民增收?11月6日,巫山縣2023年魯渝共建鄉村振興非遺技術人才(下莊扎染)培訓班在下莊村開班,吸引了周邊30多位村民報名參加。

  “真沒想到大家學習熱情這麼高。”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下莊扎染非遺傳承人袁孝鑫説,通過教授村民扎染技藝,期待擴大扎染工藝品的生産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助推非遺傳承和發展。

  巫山縣文旅委主任曹啟志説,巫山縣已建成寧河刺繡、大石竹編、巫山烤魚等非遺工坊,同步開展系列非遺培訓,有效促進非遺創新和活態傳承、群眾就近就業創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0%以上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參與了“非遺進景區”活動,市內旅游景區銷售的非遺文創産品超過3000余種,400余個傳統文化項目入駐景區展示展演,每年舉辦各種展演展示展銷活動5000余場次。依託非遺項目打造的“印象·武隆”展演,自2012年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350余萬人次,經營收入超過5億元。

  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重慶將進一步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放大“非遺+”成效,推出更多的非遺特色景區、村鎮、街區和路線,促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貢獻更多的非遺力量。(記者 趙迎昭)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