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立足國際科技合作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1月7日,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産業變革與企業技術創新圓桌會議現場。 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11月7日,作為“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産業變革與企業技術創新圓桌會議在重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180多名國內外嘉賓、國際機構代表、企業負責人參會。嘉賓們圍繞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話題展開了討論。

  本次會議由重慶市政府、四川省政府主辦,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承辦。亞美尼亞教育、科學、文化和體育部高等教育與科學委員會秘書長列文·法爾曼揚,尼泊爾教育科技部國務部長普拉米拉·庫瑪麗,哥斯達黎加科技與電信部部長代表馬爾科安東尼奧·彼德拉·索拉諾出席會議,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羅藺,四川省副省長鄭備出席圓桌會議並致辭。

  發揮跨國合作優勢

  促進産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在創新領域,研究機構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如何讓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産業發展?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主席團首席副主席、院士齊日科·謝爾蓋進行了分享。

  齊日科·謝爾蓋介紹,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是該國的最高科研機構,成立於1929年,目前員工超過了16000人,有大量擁有博士學位的員工以及教授。

  他説,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積極提供相關領域的研究支持,轉化應用科學研究的成果。其主要領域涉及衛星和傳感系統、核電、礦産資源開採、信息科技、生物材料、農業技術和機械等,對自動駕駛和其他新技術積極開展研究,還與華為開展了合作。

  “我們的許多科研成就得益於國際合作。”齊日科·謝爾蓋&&,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與中國政府機構及科研機構開展了大量合作,建立了20個合作研究所和實驗室,涉及遺傳學、納米科技、數字科技、軟體與開發等。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還是“一帶一路”科學研究協會的理事單位,目前與超過90個國家合作,建立了大量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白俄羅斯支持“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共建科技發展,希望在未來有更多交流。

  從創新技術到産品,再從産品到産業,中間存在諸多環節,産業鏈和創新鏈如何有效融合?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秘書長文繼旭認為,從産業和技術上來看,可以從四個維度來分析:基礎的研究、産業的研發、製造的量産、市場的開發。

  文繼旭&&,製造量産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他提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開放性製造的國家,可以進行大規模、低成本的製造。要構建新的産業鏈和供應鏈,製造量産極為重要。他建議,要發揮中國的製造能力,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合作,在全球布局中創造新的可能。目前,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了18個委員會,正在積極推動行業的産業鏈和供應鏈的融合。

  聚集人才資本等要素

  增強供應鏈韌性

  當下,提升供應鏈韌性是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的議題。會議現場,嘉賓們從實際出發,提供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俊標長期從事供應鏈相關的研究。他&&,共建“一帶一路”的供應鏈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要在各有差異的環境中進行供應鏈的韌性管理,最關鍵的還是培養優秀的員工。例如,新加坡航空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共建的實驗室就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可以讓飛行員在不同的地點進行個體培訓,從而更好地應對航空行業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作為一家投資企業的負責人,上海臨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延延説,在産業發展中,尤其是高科技産業發展過程中,一定離不開與資本的親密的互動。

  “不管是在一個項目啟動之初,還是成長過程中,哪怕到了企業上市階段,資本的助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宋延延説,因此,資本是産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好的黏合劑和融合劑,它能夠促進不同公司之間的互補、合併和整合,再進一步推動産業的進步和發展,故而資本對增加供應鏈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延延舉例説,此前她曾合作的一家海外公司,有着非常好的團隊和技術,但因不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它的主要市場並未涉及中國。合作中,她通過組建團隊,幫助該公司深入對接中國市場,通過5年的發展,今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了海外銷售收入的2倍。

  “所以,各個地方都有獨有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借助資本的力量,促使大家強強聯合,能夠有效延長産業鏈,推動産業發展。”宋延延稱。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

  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雖“個頭”不大,卻是市場主體的“主力軍”。在産業變革中,它們應該何去何從?與會嘉賓給出了建議。

  意大利工業製造4.0能力中心首席執行官、世界製造協會主席恩裏克·帕津説,意大利十分支持企業數字轉型及綠色轉型,致力於打造有韌性的産業,其中,尤為重視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

  恩裏克·帕津&&,意大利80%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為幫助他們實現轉型升級,意大利不僅對其加強資金支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還建設了20個研究樞紐,幫助企業實現工業4.0的技術升級,比如3D打印以及一些數字應用等。

  創業黑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文文同樣關注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他説,中國在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方面前景廣闊,而且有路徑可依,只要能夠下決心推動,區域經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帶動産業鏈得到極大提升。

  過去一年,創業黑馬在北京與朝陽區探索打造北京數字人加速基地。通過構建産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生態,短短一年時間,朝陽區在數字人和元宇宙方面的産業聚集程度已在北京各區中位列第一,超越了互聯網大區海淀區。

  “在服務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目前國內産業重塑的主角和生力軍應該放在這些産業鏈中的腰部公司和中小企業身上。只要這些中小企業科技實力能夠加強,完成轉型升級,往往能夠帶動産業鏈的升級。”牛文文説。

  【聲音】

  “發揮中國的製造能力,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合作,在全球布局中創造新的可能。”

  ——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秘書長文繼旭

  “要在各有差異的環境中進行供應鏈的韌性管理,最關鍵的還是培養優秀的員工。”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俊標

  “目前國內産業重塑的主角和生力軍應該放在産業鏈中的腰部公司和中小企業身上。”

  ——創業黑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文文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