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進博會上 重慶元素引人注目

  進博會中國旅游展區,重慶·大足展館吸引了客商前來洽談。(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11月5日—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

  本屆進博會,有1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參加。企業展的展覽面積創新高,達36.7萬平方米;參展的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均為歷屆之最;創新孵化專區展覽面積和項目數量較上屆增加一倍。

  展會上,多個重慶元素引人注目,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打探。

  團結村中心站模型亮相進博會

  中國館有一個動態模型展示區域,其中可以看到“重慶團結村中心站”。

  記者現場看到,展出的“重慶團結村中心站”模型將站場的冷藏區、堆存區、維修區、海關監管區等區域一一標注了出來,還擺設了吊橋、倉庫等設施。模型集裝箱上還印有“YUXINOU”(渝新歐)等字樣。

  最有意思的是該模型有一個“鐵軌”,它與旁邊阿拉山口模型相連。而在阿拉山口的模型上,則直觀地演示了中歐班列的換軌過程。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中歐班列開行之初,最大的難點之一就是沿途各國鐵路標準不一樣,鐵路運輸需要換軌。重慶作為中歐班列的開創者,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也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少舉措沿用至今,為中歐班列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累計開行折算列超1.4萬列,運輸貨值每年都居全國首位,累計運輸貨值超5000億元,多項累計關鍵指標居全國首位。

  “關銀-KEY通”展現重慶自貿試驗區成果

  本屆進博會有一個展區,名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年成就展”,裏面展出了眾多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成果。

  在一個透明陳列箱中,放置有一捆數據線、一個遙控器樣的物件,這便是重慶與四川自貿試驗區探索出的“關銀-KEY通”,也是全國首次實現“電子口岸卡”業務跨關區通辦的重要憑證。

  “這個物品展現了重慶自貿試驗區在持續探索創新。”市商務委自貿區制度創新處處長王欣&&,重慶自貿試驗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掛牌6年以來,一直堅持“先行先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據了解,6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累計培育重點制度創新成果147項,其中7項在全國複製推廣,89項在全市複製推廣。

  重慶企業展現“元宇宙展會”技術

  本屆進博會上,有家重慶企業選擇單獨參展,那就是大龍網集團。

  大龍網展&位於進博會的服務貿易展區,重點展示的是其剛剛推出的數字技術——“元宇宙展會”。

  “現在很多展會都提出打造‘數字展會’,但最後的成品,只是將展會的內容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直接‘複製粘貼’到互聯網上。”大龍網集團董事長馮劍峰説,而大龍網集團推出的數字技術,則是完全打破了常規。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元宇宙展會”中,每個參展商都可以申請賬號,並以角色的身份進入線上展會,甚至申請場地搭建展&。每個展&的具體造型、展品,都可以根據展商需求來擺放。

  馮劍峰介紹,相比以前的數字展會,這套系統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每個“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通過自由移動,與加入到展會的其他展商進行線上互動交流,解決了以往數字展會只能看、不能聊的尷尬。

  大龍網推出的“元宇宙展會”技術,只是重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加速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産業,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9位,位於全國第一梯隊。

  今年7月,重慶發布的《重慶市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2240.6億元,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第12名,已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大足將石雕作品和傳統技藝“搬”到了現場

  大足區將石雕作品和剪紙、植物染等傳統技藝“搬”到了進博會現場,向世界展示具有大足特色的東方文化。

  走進大足展&,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面“石壁”,上面有很多高低錯落的拱形崖洞,裏面放着千手觀音、牧牛圖等20余件以大足石刻經典造像為原型的石雕作品,引來眾人拍照打卡。

  大足區副區長楊樺介紹,近年來,大足區深入挖掘石刻的文化資源,通過與四川美術學院合作,培育創建大足雕刻勞務品牌,傳承雕刻藝術。目前,大足雕刻創業項目助力推動傳統雕刻産業結構升級、業態創新、鏈條優化,已帶動上下游就業達11萬餘人,實現年産值200億元。

  大足將石雕技藝傳承人劉能風、剪紙技藝傳承人粟未希、植物染技藝傳承人劉萍請到了進博會,讓他們現場演示傳統技藝,讓更多人了解這些來自大足的傳統文化。

  楊樺&&,大足是首次以區縣身份在進博會上獨立設置展&,這為大足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展示&&。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