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再生稻豐收 總産量預計達10萬噸

  11月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我市100萬畝再生稻陸續迎來豐收,其中開州、萬州、永川、涪陵等多個區縣示範片平均畝産超300公斤。

  再生稻是在光熱資源適宜區的頭季水稻收割後,其稻樁休眠芽萌發生長成穗的一季水稻,即種一茬水稻收穫兩次。它有生育期短、省工、省種、省肥、節水、提升米質、增産增效等特點。

  重慶沿江河谷地區是典型的水稻生長“一季有餘、兩季不足”地區,因而蓄留再生稻是我市提高糧食總産、增加土地産出效益的有效措施。

  10月26日,在開州區竹溪鎮平溪村,2&收割機在金黃的稻田間來回穿梭。經過農技人員實地測産,當地再生稻平均畝産達344公斤,加上之前收穫的中稻752公斤,兩季水稻畝産超過了1000公斤。

  “這個産量水平對於再生稻示範片來説效果已經非常好了。”開州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糧油服務站站長王開周説。今年該區10萬畝再生稻收割已接近尾聲,預計總産量可突破2萬噸。

  在涪陵區義和街道鴨子村,當地的再生稻高産栽培示範基地,今年同樣迎來了豐收,此前種植的甬優4949優質再生稻,畝産突破400公斤。

  “今年全區再生稻平均畝産在300公斤左右。”涪陵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劉廣銀説。

  “我市再生稻面積常年保持在100萬畝左右,這得益於高標準農田整治提升以及土地宜機化整治等一系列舉措。今年,我市再生稻喜獲豐收,預計總産量達10萬噸。”市農業農村委糧油處處長白潔説。

  記者 趙偉平

編輯: 彭祎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