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記者周思宇)“小朋友們大家好,最近有小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屏幕裏,女孩聲線輕柔,説話慢條斯理,可嘴裏冒出的詞兒卻是“引力波”“真空衰變”“宇宙對撞機”等物理學專業詞彙。
一頭短髮、戴黑框眼鏡,見到臉蛋圓圓的“90後”女孩周思益,人們很難將她與“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的名頭&&起來。
講&上,她是循循善誘、傳道授業的物理教師;講台下,她自稱“幼兒園老師”,因為她總是用小朋友都能聽懂的語言,將宇宙學的奧秘掰開揉碎,拍攝成科普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吸引了上百萬粉絲。
周思益發布的科普視頻。(網絡截屏)
今年31歲的周思益出生於湖北武漢。童年時期,曾是高中物理老師的爺爺奶奶帶她觀察電路板、製作飛機模型,在幼小的周思益心中埋下了興趣的種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日本神戶大學……從本科到博士後,周思益離鄉求學的軌跡越來越遠,對物理學的鑽研越來越深,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定為宇宙學、弦理論和場論。
博士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暴脹宇宙學”講座吸引了周思益。課堂上,老師從一則棋盤放米的故事説開來,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到第28格已是上億粒。
“宇宙也是一樣,它本來是一個電子那麼小,但是‘吃飯’的速度呈指數級,很快就把‘肚子’脹破了。”回想起那堂講座,周思益記憶猶新,她第一次發現,理論物理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2020年,周思益開始嘗試在抖音&&發布科普視頻。沒有專用場地,背景常常是一面白墻;沒有專業道具,她拿起手邊的衞生紙筒就開始演示。
平易近人的話語風格、滿滿的“硬核”知識,周思益創建的科普賬號“弦論世界”被粉絲們稱為“弦論幼兒園”,迅速在互聯網走紅。從退休教師到公司文員,從高中生到博士生,不少粉絲無意中刷到視頻後便“停不下來”,開始對物理知識着迷。
“我的風格就是隨手拍,幾乎沒有成本和門檻。講的內容不全是宇宙學,也有勾股定理等比較淺的理論。”周思益説,想以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普事業當中來,分享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周思益生活照。(受訪者供圖)
今年6月,周思益入職重慶大學物理學院,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看似順利,個中艱辛卻鮮為人知,她既是“學霸”,也是一名罕見病患者。
9歲時,周思益被診斷患有罕見的中央軸空病,症狀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肌肉無力。直到現在,臨床上尚無針對此病的有效治療措施,她也習慣了不能劇烈運動的生活。
“如果地面上有一顆釘子,我就需要格外注意,因為缺乏對身體的控制,很容易摔倒。”談起自己的病情,周思益笑呵呵地説,因為拎東西有點吃力,平時總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
在為熱愛追夢的路上,周思益以樂觀的心態突破生理局限升級“打怪”,才最終收穫碩果。
如今,周思益忙着組織學生們創辦科普雜誌,也時常在短視頻&&更新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後的生活,來到“弦論幼兒園”的“小朋友”越來越多。
“未來我想做更多公益性項目,比如給山裏的孩子、特殊學校學生帶去物理科普教育。”周思益説,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舞他們追求理想、不負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