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潼南區着力構建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新格局

 

  10月25日,潼南大佛街道前進村,被認領一空的合之緣共享菜園。通訊員 羅列 攝/視覺重慶

  10月25日,記者從潼南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該區立足農業優勢産業,強化川渝重要農産品保供責任,着力構建數量、質量、效益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新格局,取得明顯成效。

  1—9月,該區凈增耕地5860畝,糧食産量增長2.38%,農業增加值增長4.6%,支撐GDP增長7.1%、居全市第六。

  恢復補足耕地4776畝,凈增耕地5860畝

  “這個灣子裏,以前長滿了毛蠟燭,有人那麼高!”25日中午,潼南區大佛街道文家村,61歲的村民姚紹芳指着自家院子往上的一片槽谷地告訴記者,這個灣子荒廢多年,連路都沒有了。而現在,這裡已經恢復成了耕地。

  今年9月,“千畝良田”建設試點項目在文家村、八里村實施。3&挖機、1&推土機開進文家村,挖溝渠、壘機耕道、改小田為大田,還將大片的荒坡地整治成為耕地。如今,這片槽谷地已被整治成為一個個大型梯田,面積達200多畝。

  現場的施工員周輝告訴記者,文家、八里兩村的“千畝良田”建設試點項目總面積1700畝,現已完成700多畝,全部完工後預計可凈增耕地300畝。

  潼南區農業農村委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該區共新建高標準農田12萬畝、改造提升3萬畝,凈增耕地5860畝。

  今年前三季度,該區進一步壓實耕保責任,制定耕地恢復補足、耕保審計整改、非糧化處置和違法違規專項整治4張清單,完善責任傳導、監管獎懲、佔用補足、問題整改、過程督導、考核追責6項機制,已完成耕地恢復補足4776畝。

  另外,該區還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落實“長牙齒”硬舉措,開展亂佔耕地專項清理整治,處置存量問題400余個、提前完成年度計劃。

  發展油菜制種1萬畝,開展跨區農機服務500余萬畝次

  25日下午,記者在崇龕鎮青杠村見到楊華時,他正為當地一個種植大戶直播油菜。楊華是重慶市潼南區嘉禾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有11&拖拉機、4&&合收割機、4&烘乾機、4&無人植保機,合作社共有7名農機手。

  “崇龕有4200畝糧油基地由我們提供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服務,估計11月10日完成油菜直播後,我們就去四川遂寧、安岳、色達等地做跨區耕地服務。”楊華説,這4200畝糧油基地實行油菜、高粱輪作,一般10月10日到11月10日直播油菜,次年5月收割收菜,6月中旬種完高粱,9月收割高粱。

  楊華除了為這4200畝糧油基地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8月份還在當地開展水稻機收作業。11月至次年4月,一般都去四川開展跨區作業,主要為四川的水稻、蔬菜、生薑種植大戶開展耕地作業服務。一年下來,合作社在本地開展農機服務4萬畝次,跨區開展農機服務2萬畝次,跨區作業收入近300萬元。

  據了解,該區包括嘉禾在內的10家成規模農機合作社組成了“重慶渝飛”農機服務專業聯合社。前三季度,該區農機合作社共開展跨區農機服務500余萬畝次、創收3000余萬元。

  今年,潼南還引進中一、福樂等龍頭企業,發展油菜制種1萬畝,實現“兩碗菜籽,一碗好油”,獲評全國油菜制種大縣。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農業一張圖”,融合全域每塊土地的性質、流轉、産業等27層多模態數據,實現耕保智能管理。

  建成220個共享田園,帶動鄉村游客959萬人次

  25日晚上6點,潼南大佛街道前進村六組,“公社食堂”前面停滿了轎車,吃飯的人坐滿了5張大桌子。“他們都是來體驗種菜樂趣的城裏人。”大佛壩聯村黨委書記周君告訴記者。

  今年,大佛街道前進村、新生村、豐産村、勝利社區等3個村1個社區組成聯村黨委,成立聯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之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合之緣農場運營主體,已建成“公社食堂”、共享菜園、鄉情陳列館等設施。

  今年9月,一期30畝共享菜園一經推出就被認領一空。他們將30畝菜園分成600塊,每塊每年認領費為600元。“每個周末都有一兩百人來玩。”周君説,游客大多帶着孩子一起,體驗種菜、捉蟲的樂趣。

  讓他高興的是,這些城裏人還有深度體驗農村生活的需求。比如卓泰電子商務公司的老總潘軍不僅認領了3份菜地,還在前進村租了一個小院子開設“卓泰工作室”。

  迄今為止,向合之緣公司提出租房居住需求的客戶已有100多人。目前,公司已租賃了60多座閒置農房,打算將它們改造成民宿後出租給來這裡游玩的城裏人。

  今年上半年,潼南區大力發展“我在潼南有塊地、有塊田、有棵樹、有頭豬、有壇酒”共享經濟,至今已創新推出親子互動型、産景融合型、生態有機型、特色主題型4種共享農場(莊)建設模式,建成共享田園220個,帶動鄉村游客959萬人次。(記者 周雨)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