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近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和社區養老

  數據來源:重慶日報《重慶養老需求問卷調查》

  重慶老人的養老需求是什麼?他們最關注什麼問題?10月22日,由重慶日報發起的《重慶養老需求問卷調查》出爐,7311位重慶老人參與問卷調查,提供了數萬條真實有效數據。

  《重慶養老需求問卷調查》於10月7日啟動,內容涵蓋身體狀況、養老方式、服務需求、社交活動等方面,聚焦老人期待,向6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徵集意見和建議。

  半個月來,參與問卷調查的老人的年齡從六十幾歲至九十幾歲不等。他們中55.3%獨居或與老伴居住,為空巢老人;41%與子女居住在一起。43%的老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之間。

  在老人現在的健康狀況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選擇“很好,完全能自理”和“比較好,能自理”的老人約佔73%,但仍有7.1%的老人為“很差,完全不能自理”和“較差,半自理”。

  養老方式是老人們非常關注的話題。接受調查的老人中,近八成選擇“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11.8%選擇“機構養老”。

  近年來,我市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合理布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運營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每個城市街道覆蓋2—3個高品質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1%的老人使用過這些養老服務設施。

  在“您希望社區為老人提供哪些服務”中,談心陪伴等精神慰藉服務、文化娛樂服務、醫療服務(量血壓、康復護理、健康諮詢等)、家庭清潔衞生服務、送餐服務佔前五,分別為52.3%、51.8%、48.6%、40.1%、35%。在老人“最迫切需要的上門服務”中,助潔(洗衣、打掃衞生、理髮等)、助行(陪同就醫、陪同散步、日常陪伴)、助餐(上門送餐)居前三位,分別是41.9%、34.8%、29.5%。

  調查數據顯示,重慶老人的日常生活安排豐富,繼續工作、休閒娛樂、整理家務、幫子女照看孩子、和周邊鄰居聊天、逛街、串門、看電視、跳舞、練太極等均是高分選項。其中有34%的老人曾經參加過志願(義工)服務,在閒暇時間,45%的老人願意成為社區志願者,另有33.5%視情況而定。

  在學習方面,老人們主要通過電視報紙、刷手機視頻、閱讀書籍、社區會議講座、老年興趣團體、老年大學等渠道獲取信息,近88%的老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非常重要或重要。

  在健康方面,超過六成老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骨質疏鬆、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關節病等慢性病。56.6%的老人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體檢,但仍有6.6%的老人很多年沒有體檢過。在就醫習慣方面,選擇“症狀加重時去看病”“能不看就不去看”“從不看病”的老人分別為18.4%、14.5%、1.8%。

  問卷調查顯示,75.3%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

  本報記者走上街頭采訪,並聯合社區上門入戶調查。老人們對重慶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養老服務,提出了一些建議。

  北碚區東陽街道磨心坡村的老人楊中學平時愛好釣魚、爬山,他希望村裏多組織此類活動,給老年人創造交友機會、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鋼堰社區的老人王世容建議政府為獨居老人拓寬慢病檢測、中醫養生等醫療上門服務。渝北區龍山街道龍山路社區的老人蘇萬菊説,這些年社區為老人開展了送飯、打掃衞生、家電維修等上門服務,希望拓寬服務項目和範圍,推廣到更多社區。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大興社區的老人袁志秋説,老年人吃飯很麻煩,社區剛開設了社區食堂,很受老人歡迎,希望政府開設更多社區食堂,讓更多老年人吃上暖心餐。

    解讀>>>

    這些熱詞高頻詞 最受重慶老人關注

  10月22日,記者就《重慶養老需求問卷調查》中出現的一些熱詞、高頻詞,專訪了重慶市民政局負責人。

  服務質量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重慶日報: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和社區養老。對此,我市有何應對?

  市民政局負責人: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一方面,持續深化設施建設。鞏固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成果,依照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合理布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運營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加上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420個,每個城市街道覆蓋2—3個高品質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另一方面,持續完善服務功能。在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35項基本社區服務,實現“老有所樂”;在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設置全托床位,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周期托養照料服務,實現“老有所養”;以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為統領、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為支撐,依託智慧養老大數據&&,提供線上線下居家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依”。

  目前,全市已設置助餐點1665個、助浴點597個、助醫點1003個,新增護理型床位近8000張,新增居家上門服務站點1366個,社區居家基本養老服務每年惠及100萬名老年人。

  同時,我市還不斷深化“機構建中心帶站點進家庭”運營模式,進一步鞏固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統籌整合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綜合利用醫療、文體、公園等各類現有設施功能,建好織密養老服務綜合體,共同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讓老年人獲取基本養老服務更加便捷可及、更加貼心暖心。

    服務清單 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含20個服務項目

  重慶日報:今年5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重慶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有什麼內容?

  市民政局負責人:市民政局以&&實施意見、發布本地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為重點,牽頭做好市級層面基本養老服務制度設計。今年8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重慶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該清單堅持對標對表,突出惠民有感,讓區縣政府對現階段保障養老服務“重點要保什麼”“保到什麼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把有限的財力用到老年人最關心的領域、用到老年人生活最需要的關鍵環節。

  其中,《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的16個服務項目全部納入我市清單,確保國家要求落實到位。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等。

  在此基礎上,我市又新增提出“健康管理服務”“困難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城市社區基本養老服務”“農村社區基本養老服務”等4個服務項目,這些項目都是老年人普遍關注和歡迎的項目。

    老年食堂 今年內新建完善社區老年食堂500家

  重慶日報:我市的社區老年食堂建設情況如何?民政部門如何規範相關環節,讓老人吃得舒心又放心?

  市民政局負責人:社區老年食堂托起的是老年朋友的“幸福餐盤”。今年以來,市民政局把老年食堂建設納入主題教育“民政惠民有感”十項實事項目,印發《推進老年食堂建設實施方案》,計劃年內新建完善老年食堂500家,促進老年人就餐便利化、可及化,切實解決老年人特別是孤寡老人就餐不便問題。目前,全市已新建老年食堂365家。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聚焦老年群體需求,着眼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老年食堂建設運營管理新模式,努力為老年朋友提供更貼心、更周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讓老年人們胃暖心更暖。

  一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新城區建設工作,綜合考慮轄區人口聚集規模、老人就餐需求等,按照“一刻鐘”就餐服務圈合理布局。

  二是提升助餐質量,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規範,做好相關信息公示,指導老年食堂做好管理與服務工作,制止餐飲浪費;開發助餐服務信息&&,集成助餐相關數據信息,引導老人“線上”點餐;整合多方服務資源,在滿足老人助餐需求的同時,延伸提供康復護理、文化娛樂、日間照料等服務。

  三是強化安全監管,壓實運營單位主體責任,指導老年食堂運用“重慶市陽光食品”App自律管理,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信息公開,線上線下做好食堂資質證照、員工健康證公示,全面推行後廚關鍵環節“互聯網+明廚亮灶+AI智能識別”;強化管理規範,開展老年食堂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全面規範各個環節,讓老人得到精神關懷。

    服務保障 着力促進養老服務供需匹配

  重慶日報:在問卷調查中,精神慰藉服務、文化娛樂服務、醫療服務、家庭清潔衞生服務、送餐服務佔老人需求的前五,我市如何回應、保障?

  市民政局負責人:一方面,我市將以助餐助醫助浴為突破口,着力促進基本養老服務供需匹配。加快養老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基本養老服務供需動態平衡。除推進社區老年食堂建設外,進一步完善醫保引導機制,健全簽約服務收付費機制,促進家庭醫生為失能、半失能或行動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深度融合;鼓勵在養老服務中心(站)設置助浴服務區,發展流動助浴快車,搭建“流動性臨時助浴點”;聚焦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助行需求,推動社區養老機構開展談心陪伴、代為購物等便捷的生活服務。

  另一方面,以關心關愛老年人為突破口,切實做好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障。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行動,推動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設施網絡開展探訪關愛服務,引導網格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老黨員、低齡健康老年人、物流快遞送餐人員、親屬鄰里等共同參與。着力提高集中供養老年人照護服務水平,推動社會機構參與鄉鎮敬老院建設運營,完善優化設施設備,改進特困老年人居住照護水平。探索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支持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區縣為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和入住養老機構優惠。

    重慶現狀 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多

  重慶日報:請您介紹一下我市目前的老齡化現狀,近年來有哪些應對舉措?

  市民政局負責人:人口老齡化是當代深刻影響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趨勢。

  我市是全國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的省市之一。據最新數據,我市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712.11萬人,佔人口總數22.16%,居全國第五;65歲及以上人口588.16萬人,佔人口總數18.30%,僅次於遼寧省,居全國第二、西部第一;空巢老年人112萬餘戶。總體上看,我市人口老齡化呈現出進入早、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多、空巢化等特點。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全市上下圍繞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力以赴補短板、固底板、惠民生、防風險,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是基本實現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行網絡織密織緊。

  二是基本形成市場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開展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支持社會力量利用國有存量資産和社會閒置房産開展普惠養老服務。

  三是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升級改造鄉鎮敬老院529家,建成功能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中心60所。

  四是建立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每年為特困人員發放高齡失能補貼,為高齡老年人發放津貼。

  五是深入推進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長期護理保險等國家試點工作,創建全國智慧養老示範基地和企業8個、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優秀案例5個。

  本報首席記者 張莎

    聲音>>>

    讓重陽節內涵更加豐富深刻

  臧博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如約而至。

  時代在變,重陽節在新時代也多了一層新的內涵——敬老味更濃厚,人情味更足,色調也更豐富。

  重陽自帶的暖色調,需要我們做好傳承和延展。古人看重重陽,為此不遠千里回鄉祭祖,表達對先人的緬懷;古人也會在這一天陪在老人左右,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無論是祭祖還是敬老,重陽節的色調始終是暖的。這種暖,有人情味,有家常味,也有煙火氣,飽含着中國人對先輩的感恩、對老人的尊重。

  重陽節意在“敬老”。面對日益老齡化的社會,面對許多老人在互聯網時代的“失語”與茫然,需要更多還未老去的人,拿出“關愛老人就是關心未來的自己”的積極心態,從點滴做起,更加關愛老人生活起居、關心老人精神狀態、關注老人情感訴求。敬老愛老,最終要體現在行動上,不只是金錢物質上的孝順,還要包括情感上的親近。多一些交流,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耐心,幫助老人們越過數字鴻溝等各種障礙,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飽滿。

  人間重晚晴。在重陽節,不妨將暖色調的部分暈染得更加濃烈,給予老人更多物質和情感上的關懷。讓重陽節,這個流傳了數千年的節日,內涵更加豐富深刻,外延更加絢麗多彩。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