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加速與國際接軌 重慶人方便快捷“買全球”“賣全球”

  瞬間1

  2014年7月1日,重慶整車進口口岸獲批,成為內陸首個整車進口口岸。

  瞬間2

  2018年6月,解放碑步行街入選商務部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開始打造“全國示範步行街”。

  瞬間3

  2019年以來,重慶農産品出口實現多項突破,忠縣、巫山等地的特色農産品成功走出國門。

  瞬間4

  2021年7月,國務院批准重慶等五大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2018年6月,位於重慶保稅交易中心的重慶首個“一帶一路”進口商品體驗交易&&——奇柯世界匯,市民正在選購來自歐洲原産地的産品。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5245.3億元

  2022年,重慶出口總額達5245.3億元

  3000噸

  2022年4月,忠縣3000噸忠橙出口至東盟

  5100多&

  2023年1—8月,重慶共進口整車5100多&

  1100余個

  截至今年6月底,重慶已引進國際知名品牌1100余個

  國際消費載體提質工程>>>

  提能打造中央商務區

  精耕細作兩江四岸核心區,加快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全球著名旅游目的地,具體包括解放碑片區、江北嘴片區、南濱路片區等

  加快建設寸灘國際新城

  推進“一港三區”建設,打造國際旅游、購物、貿易、交往互促互融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地、城市形態展示新高地、對外開放新窗口

  優化提升國際消費標誌性商圈

  推進商圈提檔升級,打造一批精品聚集、服務優質、環境舒適、接軌國際的標誌性商圈,具體包括提質擴容觀音橋商圈,升級楊家坪、南坪等城市核心商圈

  融合拓展國際消費體驗新場景

  依託兩江交匯歷史人文灣區、長江生態文明灣區、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嘉陵江智能創新灣區等四大灣區規劃建設,打造生態綠色、創新融合、多元包容的消費新場景

  提檔升級國際消費特色名街名鎮名區

  推進磁器口、鵝嶺貳廠等主城都市區特色商業街區、歷史文化街鎮改造升級,打造巴渝特色都市消費名片

  依託長江三峽生態資源,打造匯聚三峽風物、獨具三峽風情的特色商街、古鎮、景區

  依託渝東南武陵山區生態旅游、民俗風情,推進“大仙女山”等特色消費集聚區建設

  重慶地處內陸,遠離海洋、遠離邊境,對外貿易存在天然短板。産品出口難、出口少,市民購買進口商品時選擇面窄、價格貴,都曾是重慶長期面對的難題。

  為打破這一困境,重慶搶抓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機遇,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2019年,重慶正式亮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2021年,重慶獲批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此後數年,重慶持續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消費領域的交流合作,消費領域加速與國際接軌,消費水平與消費能級不斷提升。

  如今,重慶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買全球”“賣全球”。

  大批重慶産品走出國門

  去年出口總額逾5245億元

  連日來,秦媽食品有限公司(下稱秦媽食品)負責人張女士,一直忙着為海外買家準備一批火鍋底料。這批數噸重的重慶特産,將發往韓國。

  “最近幾年,我們的火鍋底料年出口額都超過百萬元。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多個國家,都有我們的客戶。”張女士説。

  不過,時光倒回2018年前,還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張女士回憶,當時不要説産品批量出口,即便是自己帶着火鍋底料去國外探親,都會被國外的海關攔截。原因在於:火鍋底料裏所含有的雞粉等動物成分,在不少國家被認定為違禁品。同時,國內企業火鍋底料的生産技術和標準等,也不符合海外市場的要求。

  火鍋底料的“遭遇”,在當時重慶産品出口中,具有普遍性。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外貿出口總額為3712.9億元,近九成是筆記本電腦等機電産品。這意味着,加工貿易之外、重慶自産的工業品和農副産品,只佔到了全部出口商品的一成。

  如此單一的出口産品結構,如何“破”?2019年,重慶提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為企業打通“賣全球”的渠道。

  之所以敢這樣提,是因為重慶底氣滿滿——這裡擁有中歐班列(渝新歐)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便於企業向中亞、歐洲、東南亞、南亞等國際市場拓展。

  為了“賣全球”,重慶針對品牌影響力不夠、産品不符合其他市場標準等“癥結”,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第一劑“藥方”,是統籌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大力培育一批富有巴渝特色的渝貨精品,推動“重慶産品”向“重慶名品”“世界名品”轉變。

  第二劑“藥方”,是蒐集、研究國外産品生産標準、准入要求,推動企業根據相關要求進行標準體系建設和出口認證,掃清出口障礙。

  第三劑“藥方”,是組建“渝貿通”外貿綜合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商務談判、簽約、制單、報關、結匯、融資等全流程外貿服務。

  “對症下藥”,成效顯著。2022年,重慶出口總額達5245.3億元,比2019年增加1500多億元。同期,機電産品出口額比重相較於2019年下降了4.2個百分點。“一增一降”,反映出重慶出口産品結構正在改善,更多産品成功打進了國際市場。

  一大批重慶企業,和秦媽食品一樣,把産品賣到了全世界:

  2019年11月,梁平柚首次走出國門,出口俄羅斯、越南等國家;

  2020年3月,重慶柑橘首次實現直接出口新加坡;

  2022年2月,豐都縣人工養殖的14噸西伯利亞鱘出口越南,成為重慶鮮活水産品走出國門“第一例”;

  2022年4月,忠縣3000噸忠橙出口至東盟,這是當時重慶最大規模的一次生鮮水果出口;

  2022年7月,巫山脆李通過海公聯運的方式運往新加坡,首次實現出口。

  從滿足本地到輻射周邊

  “買全球”迭代升級

  9月22日,重慶市民劉先生在汽博中心購買了一款心儀已久的奧迪Q8歐版2022款3.0T平行進口車。這款車售價為69萬元,比同款車型配置差不多的進口中規車便宜近10萬元。

  “放在以前,這種好事想都不敢想。”劉先生告訴記者,2014年前,重慶市場上的進口車價格普遍比沿海地區高10%以上。想要購買更便宜的進口車,只能去天津、上海、廣州、大連等沿海城市。重慶市場上的進口車,都是從這些地方轉運而來,時間成本和綜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重慶的消費者,沒有理由買不到便宜的進口車。彼時,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經開通3年。利用這條國際物流大通道,貨物從歐洲運抵重慶,僅需15—18天時間。這比通過海路運輸至沿海地區再轉運至重慶,節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運輸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

  通道優勢,完全可以轉變為産業優勢。重慶決定爭取設立整車進口口岸。2014年7月1日,國務院批准重慶設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這是我國首次在西部內陸地區設立整車進口口岸。

  同年8月,從德國杜伊斯堡出發的中歐班列(渝新歐)首趟原裝汽車整車進口班列抵達重慶整車進口口岸,標誌着中國有了新的汽車進口物流通道。從此,重慶消費者,在本地也能購買到便宜的進口車了。

  滿足本地消費者需求,只是第一步。

  2014年12月25日,搭乘中歐班列(渝新歐)列車,從德國杜伊斯堡運來的16輛平行進口豪車抵達重慶整車進口口岸。中國西部地區以平行貿易方式開展進口汽車貿易的探索,就此開啟。

  2018年,隨着重慶被商務部批准為全國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地區之一,全市平行進口車業務進入加快發展階段。

  相對於進口中規車,平行進口車一般是從國外汽車生産廠家直接採購,減少了多個中間環節,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也正因為如此,重慶的平行進口車試點不僅惠及本地市民,還通過相關試點企業的經銷網絡,輻射到了中西部多個省份。

  數據顯示,目前,重慶整車進口口岸已累計進口包括平行進口車在內的整車超3.5萬台,居內陸整車進口口岸第一位。其中,僅今年1—8月,就累計進口整車5100多&。

  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但要“賣全球”,還要“買全球”。而從進口汽車到以平行貿易方式開展進口汽車貿易,這樣的升級迭代,彰顯的正是重慶在“買全球”交易機制構建、全球貨源組織能力上的提檔升級。

  和平行進口汽車一樣富有創新性的“買全球”典型案例,重慶還有很多。以“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為例,該中心在全國率先於圍網範圍內開展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率先將此項功能延伸至保稅區外其他區域。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還搭建了“一帶一路”國家特色商品展示交易&&,通過一般貿易、保稅商品展示展銷、跨境電商及“前店後倉+快速配送”等形式,讓市民可以“一站式”購買很多國家的質優價廉的商品。同類型商品,通常情況下這裡的售價比商圈商家售價便宜10%—30%。

  一個新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已經在中國西部崛起

  除了“賣全球”“買全球”,共建“一帶一路”對於重慶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的巨大促進作用,還集中體現在國際消費目的地打造上。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引領全球消費服務趨勢的風向標。

  “這意味着,重慶必須引進足夠多的國際知名品牌,打造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地和消費目的地,吸引更多國內外消費者來渝消費。”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

  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對重慶這樣一個內陸城市而言,何其不易。

  2018年前,重慶市民要在線下購買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多數時候只能去解放碑、觀音橋商圈,可供選擇的品牌也不多。

  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整個重慶的國際知名品牌不到500個,全球頂級品牌更是寥寥無幾。

  為了改變這樣的窘境,重慶首先在消費空間載體的優化提升上狠下功夫。2018年6月,解放碑步行街入選商務部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開始打造“全國示範步行街”。

  以此為契機,市、區兩級政府着力在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商業設施,建設國際化的消費載體。

  截至2020年7月,解放碑步行街已集聚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設施近40個,商業設施總面積達到207萬平方米。

  其中,八一廣場、國泰優活城市廣場、大都會東方廣場和重百大樓等一批商業體經過“二次升級”,成為重慶運動、潮流和休閒等主題商業業態的集聚地。

  有了優質空間載體,接下來,重慶加快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

  其中,2018年到2019年底一年多時間,重慶引進國際知名品牌138個。這一數量,接近過去20多年整個重慶引進國際知名品牌總數的四分之一。

  2020年、2021年,重慶又連續引進國際知名品牌184個。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已累計引進國際知名品牌1100余個。

  與此同時,為了在這場國際國內大品牌爭奪戰中搶佔先機,重慶加大力度引進品牌首店、品牌旗艦店,加快發展首店經濟。

  如今,在重慶中心城區各大商圈,多年前被視為稀罕物的首店,已隨處可見。

  例如,觀音橋商圈引進了300余個區域首店、旗艦店;九龍新商圈的萬象城,匯聚首店200余家;剛剛開業的重慶印象城,引進西南及城市首店、區域首店、最新形象店(城市旗艦店)69家。

  高端商業載體鱗次櫛比,國際國內大品牌扎堆集聚,重慶,一個全新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已經在中國西部崛起。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