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首屆氣候資源經濟轉化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召開

會議現場。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0月17日電(李海嵐 魏羽萱)首屆氣候資源經濟轉化科技交流大會17日在重慶召開。會上,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集中發布了53項代表性研究成果,涵蓋農業、能源、旅游、康養、雙碳五大方向。

  本次會議以“深挖氣候資源,賦能經濟轉化”為主題,旨在為推動氣候資源向農業、能源、旅游、康養和雙碳産業轉化,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重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會議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重慶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氣象發展與規劃院、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承辦。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等專家分別作了《物理學的視角——氣候與能源》《氣候新常態與雙碳目標》等報告,聚焦氣候資源經濟轉化中可能出現的新變化、氣候資源經濟轉化的新途徑,對氣候資源的經濟價值實現作了多方面探索和思考。

  據介紹,氣候資源價值實現是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內容,重慶森林覆蓋面積廣闊、土地類型多樣、山川河流縱橫,擁有豐富的立體氣候與富集的生態資源。會上,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集中發布了系列研究成果。

  旅游方面,研發氣象旅游資源區劃和預報模型,開展重慶康養、避暑、冰雪和雲海氣象旅游資源區劃,探索星空、桃花、油菜花等氣象旅游景觀預報;研製3項氣候旅游資源評價地方和團體標準,聯合文化旅游部門創建19個重慶氣候清涼避暑地和15個重慶氣候養生地,33個氣象公園建設納入重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4個氣象公園建設納入2023-2025年度三峽後續項目庫。康養方面,基於SYCIM(中山大學集成地球系統模式)動力降尺度實驗,結合WRF-PALM模式開展精細到米級的精細化氣候分析,將氣候資源精細化預估結果應用於居民健康影響評估;基於度假氣候指數HCI和分級評分法,對川渝地區四季溫和型、夏令避暑型、冬令避寒型、日光療養型四類康養度假氣候進行適宜地分析,申報地方標準1項。

  此外,與會代表圍繞農業、能源、旅游、康養、雙碳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進行了交流研討,還進行了氣候生態品牌創建經驗分享和培育簽約。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