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網信故事薈|田間地頭長出來的網紅
2023年10月13日 13:10 來源: 新華網

農村題材是“爆笑巫溪”最鮮明的一個標籤。新華網 黃俊輝 攝

  在重慶市巫溪縣,有一個叫做“爆笑巫溪”的本土方言喜劇微視頻自媒體平台,近年來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爆笑巫溪”主創團隊的成員是一群90後年輕人,他們長期堅持農村定位、地域特色,從農村生活中吸取靈感與養分,堅持使用方言傳播農村正能量,持續輸出本土特色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原生態展現農村生活真實場景。經過幾年的努力,“爆笑巫溪”粉絲規模已將近百萬人,訂閱者中七成以上來自巫溪本地,短視頻在微信平台的閱讀量也實現了從幾百到10萬+的質變,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視聽享受,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播、農村綜合治理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6年底,“爆笑巫溪”創始人王運林從外地打工回巫溪結婚。過完年後,外地還沒有開工。王運林就想做一個視頻類公眾號,“最開始只是玩兒,我就買了一台二手相機,天天拿着在村裏頭到處走,走到哪兒拍到哪兒。也沒有什麼特定的主題,想到什麼拍什麼,説完一句&詞再想下一句。”

  為了把視頻質量做好,王運林自學了編導和視頻剪輯,“那個時候,每天晚上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幾百條素材反復看,只為找到最滿意的一段。當時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把農村生活真實的樣子,身邊發生的事情,搬到鏡頭裏頭來,讓更多人看到。”

  幾個月後,“爆笑巫溪”公眾號慢慢有了一定粉絲,王運林就和幾個朋友商量,決心不回去打工,專心搞自媒體創作。儘管家裏人不同意,但王運林相信自己的決定。

  2018年中秋節,王運林的團隊拍攝了一個諷刺“摸秋不算偷”這一農村陋習的視頻,沒想到一下就引起了網友共鳴。“視頻發出後,點擊量首次突破10萬+,留言比平時也多了十倍不止。那天我們再出去拍攝的時候,每個人都不覺得累了。”王運林回憶。

  “視頻發出後,四天時間粉絲增長超過1萬。我們也找到定位了,那就是堅持鄉土題材,話題接地氣,最重要的是在笑聲中傳播正能量。”王運林説。

  此後,王運林的團隊拍攝了很多類似的正能量短視頻,通過身邊的小故事把時事政策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解讀給大家看。

王運林(圖中站立者)和團隊成員一起討論拍攝方案。新華網 黃俊輝 攝

  連當初反對他做自媒體的父親王家學,最後都被他們的視頻效果“説服”了。“有一次,他們拍了一個諷刺‘整無事酒’的視頻,四面八方的鄉親都知道了,有很多想整酒的都不好意思了。”王家學説。後來,王家學慢慢開始支持王運林創作短視頻,還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民間土話和笑話分享出來。

  2020年,“爆笑巫溪”團隊跟當地網信部門合作,用巫溪本地方言編排了一個宣傳網絡安全的説唱短視頻。王運林介紹,視頻推出後的第二天,他走到街上都聽到有人在唱。

  “要讓人笑很簡單,但在笑的同時能引人深思卻不容易。今年春節返工期間,我們拍攝了一個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視頻,很多人都跟我説從開始笑,到最後看哭了。”王運林説。

  “爆笑巫溪”一大鮮明特色,就是演員都用巫溪本地的方言進行對話。“用本土演員説本土方言,這種‘土味’就是我們的本色。我們做本土方言喜劇的一個優勢,就是不用刻意去模仿,演員都長期生活在農村,演起來就更加自然。”王運林介紹。

王運林(左)在拍攝現場。新華網 黃俊輝 攝

  現在,“爆笑巫溪”團隊已經有10個人,粉絲接近一百萬,但王運林卻拒絕了不少找上門的廣告主。“因為相比掙錢,我更加關注怎麼能夠穩住內容質量,堅持走我們認定的方向。”王運林&&。

  “爆笑巫溪這些視頻非常幽默風趣,充滿了鄉土氣息,體現了鄉村建設、鄉村文化、群眾文化的一種覺醒和自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認為。

  “我們巫溪的山好水好風景好,未來要通過我們的平台更多地去推介家鄉旅游。”王運林説。

編輯: 劉文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