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新夜市:持續發展路在何方

  7月15日晚,江北江灘公園夜市,夜市美景交相輝映。入夏以來,我市兩江四岸臨江夜經濟持續紅火,每天前往南濱路、北濱路及九濱路等地臨江夜市打卡的游客和市民絡繹不絕。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截至目前,重慶已連續3年蟬聯“中國夜經濟十大影響力城市”榜首。重慶的消費,有六成發生在夜間,發展夜市經濟,可有力拉動消費。

  不過,隨着重慶夜市經濟規模與日俱增,各種夜間消費新業態不斷涌現,一些問題和矛盾——如佔道經營、噪音擾民、污染環境等,也亟待得到解決。破解這些難題,是推動夜間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擾民難題如何解

  在“放”和“管”之間,找到兩全齊美之道

  7月10日晚上9點左右,沙坪壩區井口公租房外的一條公路上,密密麻麻擺放着攤位。這條以公路為擺攤點的夜市,讓原本的四車道變成了兩車道,來往車輛基本靠按喇叭提醒逛夜市的人們注意避讓。

  夜市與居民搶地盤,這樣的事並不少見。曾經“火遍全網”的兩江新區民心佳園夜市,因車輛亂停亂放、商販佔道經營、滿地油污垃圾、深夜噪音擾民等情況多發,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在夜市整治前,僅今年1月至3月,相關部門就收到有關該夜市的環境衞生及擾民投訴多達93起。

  更典型的案例,發生在渝北區紫薇路。這裡的餐館、酒吧和時尚門店,一間挨着一間,備受年輕人追捧,被網友稱為“重慶小曼谷”。為了招攬顧客,這些門店經常放“低音炮”音樂,音頻産生的震動,讓街道兩邊的住戶直呼受不了。因多次協商未果,今年6月,該地竟出現居民拿出高音喇叭,對着樓下酒吧門店鳴放的情形。

  一邊是夜市經營者賴以生存的“飯碗”,一邊是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兩者如何權衡?

  民心佳園夜市的做法,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

  今年3月,民心佳園社區專門拿出一塊場地作為夜市新址,還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服務保障。例如,安裝電纜、插座等,滿足攤戶用電用水等需求;加強保潔和垃圾清運力量,確保現場乾淨、整潔、有序;為解決消費者停車需求,還在新夜市附近規劃了150個停車位。

  搬到“新家”的民心佳園夜市,人氣不減反增。據重慶市城市管理局提供的數據,今年“五一”期間,民心佳園夜市日均人流量達到1.2萬人,日營業額約35萬元。

  “夜市經濟事關民生和就業,決不能一刀切關閉。”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認為,對於夜市經濟,市級相關部門要規劃好,街道屬地要引導管理好,城市執法要精細化服務好,在“放”和“管”之間,找到兩全齊美之道。

  門檻太高如何破

  為夜市攤主“松綁”,適當降低經營成本和門檻

  葉世國,是民心佳園夜市的一名攤主。截至7月,他已經在民心佳園夜市擺了3個多月的攤,自稱是這個夜市的“老闆凳”了。

  “以前,我在中心城區很多個夜市擺過攤,堅持時間最長的不超過1個月,最短的只有幾天。”葉世國告訴記者。

  為啥做不長久?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中心城區夜市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正規軍”,由相關部門或企業規劃並管理,鎏嘉碼頭小熊集市、南岸區彈子石藍光夜市等就是這樣的夜市。這種夜市攤位相對固定,一般有水電接口,比較正規,環境衞生有保障。

  另一種,則是自發形成的“野夜市”,沒有集中提供的水電,無人管理,存在諸多隱患,如臟亂差現象,由於攤位不固定,有時還會引發搶攤位出現鬥毆事件等。

  既然夜市“正規軍”比“野夜市”好,那為何“野夜市”依然存在,有的還經營得很“火”?

  核心原因,就在攤主的經營成本上。

  葉世國説,他在彈子石藍光夜市擺了9天攤,租金、管理費共計900元,平均每天100元。而他每天賣四五百元錢,除去成本、租金、管理等費用,就所剩無幾了。

  鎏嘉碼頭小熊集市也是同樣的情況。這裡每週允許擺攤4天,一個月16天(遇上“五一”和國慶等節假日,會多幾天),但全年租金、管理費在2萬元以上。對於小本小利的攤主來説,這的確是一筆不菲的負擔。

  攤主想賺錢,就只能提高單價,將費用轉移給消費者。這就導致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夜市的價格相差不少。比如,記者在調查中就發現,一杯檸檬茶的價格,在民心佳園夜市只要12元,而在鎏嘉碼頭小熊集市,最貴的賣到了15元。

  除了單價高,單品的分量也縮水。記者隨機採訪多名逛夜市的消費者,他們均&&在正規夜市要吃飽、品嘗夠,一次消費下來要花一兩百元,甚至比大商場裏還貴。

  “一個攤位,可能關乎一家好幾口人的生計。”廖成林認為,只有降低夜市的經營成本和門檻,才能促進夜市經濟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民心佳園夜市的做法值得借鑒。該夜市搬遷新址後,制定了新的收費標準,其中,攤位每月租金300元,管理費150元,且開市的前3個月免租金。

  同質化嚴重如何變

  提檔升級,增加特色,創新經營模式

  幾天前,在九龍坡桃花溪小花集市擺攤賣燒烤的楊孝偉,把他的攤攤搬到了彈子石藍光夜市。這已是他半年內,換的第三個夜市。

  “競爭太激烈了,平時基本是保本,只有周末能賺一些錢,整體上看,都是在為夜市打工。”楊孝偉説,換個夜市做生意,希望能有“新氣象”。

  楊孝偉選擇不停地換擺攤地點,另一個攤主宋玉則決定更換經營的商品種類。

  今年5月以前,宋玉在鎏嘉碼頭小熊集市擺攤賣壽司,那時,整個集市的壽司攤只有兩家。但由於今年“五一”期間,這兩個壽司攤的生意都很火,“五一”過後,集市上立即冒出來五六家壽司攤,而且賣的都是差不多的産品。

  “以前‘兩個人’吃一碗飯,現在一碗飯‘七八個人’吃,大家都吃不飽。”宋玉説,他決定趁着夏天來了,調整商品種類,改賣冰咖啡。

  夜市經營者為啥缺乏“定力”?

  主要原因,是市場本身就處在“大洗牌”的前夜,競爭異常激烈。

  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自發形成的“野夜市”,全市各區縣街道、商圈、商業主體打造的夜間集市已超過80家。

  這些夜市同質化嚴重,經營模式基本相同,售賣的商品差別不大,缺少特色。例如,融匯溫泉泉裏有花集市,從今年4月7日開市到5月底,攤位最多時有70多家。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後,最終留下來的,只有30家左右。

  “夜市盲目擴張,有多種原因,但主要還是夜市新手盲目跟風造成的。”廖成林説,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和後續的市場遇冷,如今夜市已開始轉入冷靜期。下一步,夜市怎樣提檔升級,如何增加特色避免同質化,如何創新經營模式等等,都值得相關部門及管理運營方去思索。

  記者 鄭三波

編輯: 鄧婷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