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兩江新區中醫院:挖掘中醫文化內涵,打造中醫特色突出的“兩江名片”

  前言:歷經70餘年的崢嶸歲月,從“小診所”到“二級綜合醫院”,從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到兩江新區中醫院,隨着醫院規模、名稱的改變,兩江新區中醫院的文化內涵也在進一步的挖掘中不斷擴展、逐步深化,讓文化“軟實力”成為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泉。“醫以濟世、文以化人”——重慶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典型案例尋訪展示活動已啟動,本期對話兩江新區中醫院黨委書記吳明兵分享該院的文化建設經驗。

兩江新區中醫院黨委書記吳明兵。

  問:今年2月,重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更名為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醫院如何挖掘中醫文化內涵?

  吳明兵:7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醫院一直將文化建設作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近年來,我們確立院訓、譜寫院歌、創作院賦,並納入各科室晨交班內容,貫穿日常工作始終;我們凝練了醫院宗旨、醫院精神、醫院願景,形成了“服務社會、兼濟蒼生”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更名為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後,作為公立中醫院,有必要進一步挖掘並傳承中醫藥文化。因此,我們在原來的文化內涵基礎上挖掘、厚植中醫特色文化,讓中醫文化在醫院生根發芽。

  2022年,醫院轉型為中醫院後,自創《兩江新區中醫院賦》、徵集修改院徽,凝練出以宗旨、願景、使命、院訓、戰略為一體的文化體系。在外觀設計方面,醫院結合中醫院文化內涵,集中整治舊有房屋外立面,打造具有中醫特色的外立面風貌;在大門外墻雕刻《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賦》、院訓;建設中醫院特色展示區、國醫館以及設立中醫特色門診等,精心營造了“滿眼皆景色,處處是文化”的中醫院。在文化活動方面,醫院結合中醫文化特色,開展中醫義診、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等豐富多彩、獨具創新的中醫活動。

  問:人文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立中醫院,醫院如何將人文關懷融入醫院發展之中?

  吳明兵:人文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醫院始終堅持“服務社會、兼濟蒼生”的文化理念,在服務患者過程中不斷優化服務細節,用點滴關懷增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感。

  具體有以下舉措:一是開通“夜間門診”。延長門診服務時長,錯峰服務患者;二是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增加專業導診人員配備,為患者提供就醫政策諮詢、預約診療等“一站式”綜合服務,並實行24小時“雙值班”行政制度,拓展醫患溝通諮詢渠道。三是建設智慧醫院,通過智慧醫院建設全面優化流程,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診療服務;四是解決患者停車難問題。引導職工到附近的臨時停車場停車,將80余個職工停車位讓給患者,解決了患者停車難的問題。五是全面整修食堂。通過整改擴建、分區設置、免費送餐、嚴格消殺等途徑,解決患者反映的食堂“環境差”“就餐難”“排隊久”等問題。六是打造“開放式”服務環境。完成門診大廳的改造,將原有的“玻璃窗”收費口改建為“開放式”收費&,為患者提供敞開式“零距離”服務;七是切實落實惠民舉措。組織黨員醫生外出義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為轄區居民提供免費診療;各個節日期間,推出皮膚美容、中醫疼痛、康復等在內的多項免費檢查項目,讓利於民。八是傳遞科普理念。通過微信訂閱號、視頻號等自媒體開展全媒體&&宣傳,利用圖文、視頻、音頻、直播等多樣化形式科普健康知識。多舉措切實讓患者享有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問:如何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是中醫醫療機構的“必答題”。那麼,接下來,兩江新區中醫院在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方面有哪些計劃?

  吳明兵:沒有文化傳承就沒有源頭活水,沒有創新就不能與時俱進。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揚,是每一個中醫院人的使命。接下來,我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

  一是做好師承教育。持續舉辦中醫藥師帶徒儀式,通過“師帶徒”的模式,傳承名老中醫寶貴的臨床經驗,讓新一代中醫人繼承和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同時鼓勵我院中醫師將開發多年的經方驗方轉為院內製劑,開發中醫院經典名方製劑,目前已開展31個中藥經方製劑試用工作,讓中醫中藥更好地惠及百姓、服務群眾。

  二是做好品牌運營。以星級服務、品牌創建為抓手,持續提升醫院形象、打造品牌科室;鼓勵科主任帶頭髮揮能動作用、調動科室成員的積極性,投入到日常中醫藥科普工作中,把中醫藥的香氣廣泛傳播出去;同時打造一批優質精良、群眾喜聞樂見的中醫藥健康科普精品,並與新區宣傳部聯合開展直播,擴大影響力。

  三是打造科普高地。7月15日,我院新院區開工建設,按照三級醫院規模規劃設置,總投資23.5億,佔地近85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設置床位900張,計劃2026年建成投用。我們計劃在新院去打造一個中醫藥科普館,以年輕人喜歡和接受的形式,傳播中醫藥文化。如利用聲光電結合的短視頻,介紹一位中醫藥人物,從古代穿越到現代;或是介紹一味草藥,從藥用到食用;或是推薦一個經典名方,從古文到現代漢字。通過新的傳播模式,提高群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同時依靠場地資源,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科普館成為民眾了解中醫藥文化、學習中醫藥知識和體驗中醫藥的場所和窗口。(翁小荔)

編輯: 張聰聰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1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