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以體育促“五育”融合——重慶謝家灣學校的體教融合路

  新華社重慶5月31日電題:以體育促“五育”融合

  ——重慶謝家灣學校的體教融合路

  新華社記者伍鯤鵬

  在教學樓間簡易的擊劍場地,十歲的蔣昕田在擊敗了對手後仔細聽着教練的建議,思考着今年要衛冕全國冠軍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我最崇拜的運動員是孫一文,她真的太酷了,以後我也想像她一樣站上奧運會的舞&。”蔣昕田説。

  蔣昕田是重慶市謝家灣學校五年級一名普通的學生,而在這座擁有數千名學生的學校,像她這樣在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中取得卓越成績的孩子還有很多。作為重慶當地最知名的學校之一,體教融合早在十餘年前就刻在了謝家灣學校的基因之中。

  “我們學校現在有70多個各類體育社團,學校超過1000個孩子參加了這些體育社團,每天都有一個小時的體育課讓他們鍛煉。從排球到棒球,再到籃球和足球,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特別是棒球,幾乎是學校最受歡迎的運動了,初中部的學生更是人人都會打。”謝家灣學校體育學科組主任丁偉健説。

  下午四點半,走入謝家灣學校後目所能及的都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孩子。在樓間的方桌上,二年級的孩子正和五年級的孩子於棋盤上捉對廝殺;在不遠處的田徑場上數十名學生練習着投球和擊打,球棒擊打球的聲音不時響起;教學樓前的小廣場旁邊更有十余名孩子拉着空竹,空竹飛上天空的剎那激起一片歡呼……

  丁偉健説:“如果只是大力建設體育社團,那麼學校的體育氛圍不會像現在這麼好,最重要的是讓傳統的體育課與體育社團相結合起來,讓孩子的鍛煉能更加系統化。為此,學校早在很多年前就把一年級至六年級的1200多節體育課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並編寫了全國第一套《小梅花體育叢書》和《小學體育教學建議》,確保每節課都按照教學大綱進行以提升體育課質量。這也讓孩子們在每週6個小時的體育課內,都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系統性的體育課教程,不僅讓老師們在教授體育課時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也讓每節體育課都有新鮮的內容。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學生能更加充分地體會運動的魅力。長期的運動不僅讓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使他們變得自信開朗,並對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更有積極性,甚至讓他們的人生軌跡得到了改變。

  12歲的李冠男就是被學校的體育課改變了人生的孩子之一。由於從小體弱多病,他一直被認為與體育運動無緣,幼兒園的幾年時間裏甚至從未有一個學期真正上滿過。但他上小學後卻堅持參加學校的籃球社團,並依靠努力的訓練最終被籃球體育老師注意到。

  “他剛開始打球的時候真的又瘦又小,而且一直躲在角落裏面顯得非常孤單,不過我卻注意到他對籃球的喜愛和熱情,也因此我才讓他進入球隊,他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籃球體育老師謝國銳説,四年級開始李冠男就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球技,並在進入校隊後奪得了區籃球比賽冠軍。

  謝家灣學校如今共配備了50余位專業的體育教師,其中不僅有國際級的運動員,也有從事體育教學多年的普通老師。他們不僅每週都要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更要進行學科教學研討和交流,在保障學校體育課高質量進行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教育水平。以棒球為例,雖然一開始每個人都對這項運動一知半解,但在經過多年的學習交流後,如今每一位老師都可以成為學校棒球比賽的主裁判,在幾乎沒有爭議的情況下吹罰一整場比賽。

  三年級有排球聯賽,四年級有棒球聯賽,五年級有籃球聯賽……對謝家灣學校的孩子而言,全年都是運動季。學生身體健康、自信陽光、成績優秀,全校幾千個孩子沒有一個患抑鬱症,近視率遠低於平均水平,文化成績更是名列全市前茅。十餘年的體教融合之路讓學校不斷結出碩果,以體育促德智體美勞的“五育”融合,其突出的教學成效更榮獲中國教育領域唯一的中國質量獎。

  “讓每個孩子按優勢發展,不辜負每一個孩子是我們學校的基本方針,因為在我們看來小學的六年能影響他們的一生。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讓他們心理更加健康,這也會讓孩子們的文化課成績的提高更加水到渠成,這或許才是體教融合的真正意義。”謝家灣學校副校長陳曦説。(完)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5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