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投入不足、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種糧效益低下是影響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的三個瓶頸問題。
去年以來,合川區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稻田+”等方式,保質保量完成了近2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任務,為全市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合川是如何守好“飯碗田”的?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如何解決資金投入不足
5月21日,農曆小滿時節,在重慶神鷹農業技術服務公司(以下簡稱神鷹農業)負責人楊眉的陪同下,合川區三廟鎮黨委書記郭鵬飛來到該鎮福寺村新改造的農田察看水稻生長情況。看著以前無人耕種的閒置地變成能排能灌的高標準農田,郭鵬飛感到欣慰。
然而,閒置地要改造成高標準農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為傳統農業鎮,三廟鎮由於土地細碎分散,導致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加上青壯年外出務工,久而久之不少田土被閒置。
為了讓閒置地煥發生機,該鎮按照要求計劃對這些土地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重點是‘四改一化’(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宜機化),這有利於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産量,但最大的問題是投入相對較大。”合川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徐君説,經過測算,在丘陵地帶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一畝地投入要三四千元,在一些山區,投入更高。而現實情況是一畝地的投入一般僅為1000多元,由於投入不足,高標準農田改造只能進行簡單的改田改土。
投入不足讓郭鵬飛也犯了難,該怎麼解決?後來他無意間從一則電視新聞中受到 啟發——何不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在合川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持下,三廟鎮成為試點,吸引社會資本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但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誰願意來投資?
“我們給出的優惠條件是,只要願意參與高標準農田改造的業主,前5年免收土地租金,收穫的糧食全部歸業主所有。同時,當地政府會整合涉農資金負責資金投入的大頭,並承諾為業主提供種植技術等服務。”徐君説。
楊眉原本從事農作物耕種收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經過測算,他覺得投資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划算。去年4月,他在福壽村投入700萬元參與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使該村5000多畝閒置地保質保量完成改造。
如今,合川累計引入近10家社會資本公司,投入數千萬元參與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同時通過發行國債、整合涉農資金等方式,去年共完成約2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
種了大半輩子地的三廟鎮安塘村六社村民廖義龍現在體會到,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帶來的好處——不僅自家的種植面積從7畝增加到了10畝,通過機械化耕種還節約了種植成本。而半年前,他對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是極力反對的。
”每次上門做工作,他總拿地界説事。”原安塘村支部書記孫龍説,廖義龍擔心農田整治后土地邊界會被打破,從而影響今后土地地塊的大小。村幹部解釋説今後會按土地證上的面積劃分,但廖義龍仍不松口。後來孫龍才得知他不答應的根本原因是擔心利益得不到保障。
廖義龍認為,農田改造後,村上勢必會將其交給外來業主耕種,最終虧了村民富了業主。而在安塘村,有類似想法的村民還不少。
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讓更多人受益?安塘村的解決辦法是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成為受益者。
孫龍解釋説,一方面村集體成立聯合社,通過“聯合社+業主+農戶”方式種植糧食作物,所得收益全村農戶按一定比例進行分紅。另一方面改造後的高標準農田,願意種地的村民則按改造時所佔的土地面積優先返承包耕種,剩餘的高標準農田再交業主耕種。廖義龍願意種地,因而他多承包了3畝地。
截至目前,合川構建了“社會化組織+村集體+農戶,保底收益+分紅+務工+經營管理”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與支持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的積極性。
如何增加種糧效益
每年四五月,合川區兩爺子水産養殖公司負責人唐帥每天都要接幾十個訂購電話。為此,每天早上六七點他就要下田“摸蝦”。看著訂單接連不斷,唐帥樂此不疲。
”休息不了,忙完這幾天,月底還要抓緊清塘栽秧苗。”唐帥説。
由於看好農業前景,2019年唐帥來到龍市鎮缽耳村流轉了270畝耕地種植糧食。但他發現即便是在小變大、陡變緩、彎變直、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上種糧食仍賺不了多少錢。
唐帥為記者算了筆賬:他原本種有270畝水稻,一畝水稻按1000斤計算,有1300元收入,但扣除農資、用工等成本後,僅有300元純收入。“種水稻的收入跟外出務工比,差太多。”唐帥説。
當年,唐帥在外出參觀學習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後,被這種模式吸引。“一畝稻田能養210斤蝦,按20元一斤算,光養蝦就有3000元利潤。”唐帥覺得效益不錯,決定拿出240畝耕地發展稻蝦綜合種養。
走進缽耳村兩爺子稻蝦基地,這裡的田坎有80厘米高,寬度近1米,側面還覆有防滲漏膜。“這些高田坎是專門用來防止小龍蝦外逃的。”唐帥説,小龍蝦的糞便可作為有機肥,秧苗就不需要增施農藥化肥。同時,小龍蝦吃稻田裏的浮游生物,也不再需要喂飼料。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不僅多了一份賣蝦的收入,還讓稻米賣得起價。
如今,合川推廣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種養面積近2萬畝,帶動百餘家專業合作社通過實施“稻田+”模式,稻田畝均增收3000余元,實現一水雙用,一田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