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就可以預約掛號,再也不用一早去現場排隊了。”家住禮嘉的市民張桂枝根據提示,在手機上添加就診卡信息,只用了不到一分鐘,便成功提前一天預約了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兩江院區的內科號。
美麗醫院的建設成果不斷顯現。環境更美了,醫院裏更敞亮了,廁所衞生更好了,停車找車位更方便了;就醫條件更好了,服務更優質了,網上能掛號了,可以分時預約看病了,買藥能送到家門口了;醫院標識更完善了,便民服務設施更健全了,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環境提升了,執業獲得感更強烈了,醫院裏文化墻多起來了…… 2018年,重慶市衞生健康委提出 打造集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於一體的“美麗醫院”。5年來,“美麗醫院”連點成片, 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
春天裏,重慶市中醫院南橋寺院區的花園滿眼翠綠。武江路立交、軌道環線相繼建成通車後,市中醫院重新修葺了環線&&口的花園,改進了人行步道,還補種喬灌木,更新指示標識,讓原本因施工而沉寂的花園重新恢復了生機。現在從軌道環線出口進醫院,就要先穿過這片花園。綠樹掩映下,心情也隨之放鬆了很多。不僅是市中醫院,許多市民發現,近年來,身邊的大小醫院發生了諸多變化——
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
江津區中醫院中醫藥文化長廊。
2018年,為順應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需求,重慶市衞生健康委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出打造集“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於一體的“美麗醫院”,用5年時間,在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美麗醫院”建設,促進全市醫療機構就醫條件和就醫環境改善,提升醫院品質,提升患者看病就醫體驗。經過5年努力,一批示範單位相繼涌現,重慶“美麗醫院”串珠成鏈,轉型升級。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三大效應”正在逐漸釋放。醫以濟世,文以化人。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重慶行動中,既要注重提升基礎設施、醫療技術等硬實力,也要讓醫院文化建設發揮潤物細無聲之功效,不斷為公立醫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續航動力。
近年來,重慶大力開展美麗醫院建設,其中的“人文美”,便是在增強“面子”、做實“裏子”之餘,着眼於“人文內涵”而作出的戰略性部署。也只有在硬設施、強技術之餘補上真內涵,才能發揮出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的獨特作用,也才能“三效合一”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美麗醫院建設5年來,全市公立醫院文化內涵與活力進一步提升,“文以化人”效果得到進一步彰顯。
比如,長壽區婦幼保健院着眼於科室文化打造,力求以科室文化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既促進了醫患關係和諧,也穩定了科室隊伍;比如重醫附屬口腔醫院通過挖掘塑造典型,在醫院內營造出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立起“學”的標杆、“做”的榜樣,進一步提升隊伍戰鬥力;比如忠縣人民醫院積極開展聯歡會、運動會、三峽游等文體活動,增強職工凝聚力,激發醫院發展活力……
衞生健康事業是重要的民生事業,群眾最關心、感受最深刻。因此,在常態化營造文化氛圍,持續性“文以化人”的同時,也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通過“文以化物”,發揮文化內涵凝聚人心、進而助推改革的作用。
比如在大足區人民醫院,醫院以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持續完善全院規章制度,讓醫院的行政管理、醫療質量管理均有章可循,實現“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管”的效果,助推醫院改革。而在璧山區人民醫院,醫院不斷夯實文化建設“生産力”,圍繞“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理念,提煉各具特色且符合醫院實際的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標準,助推醫院改革。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上要有新作為。全市公立醫院要找準小切口、突出好特色,持續性開展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文化建設,並通過其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在全院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助推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從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新需求。(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