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巴縣老院子”成文旅“金牌子”

  巴南區天星寺鎮的“別花山房”民宿由農房改建而成。通訊員 鄭彬 攝/視覺重慶

  白墻青瓦、雕花門窗……春分時節,巴南區南彭街道的朱家大院·學苑書院內外景色宜人,庭院間古樸清幽。

  3月22日,“巴縣老院子”新聞推介會在此舉行,巴南區正式對外發布“巴縣老院子”文旅品牌。

  巴南區文化和發展委員會主任萬耀東介紹,和朱家大院一樣,許多“巴縣老院子”在“保護優先、活化利用”的原則下,經過統計、梳理,保護和修繕,正日益成為巴南區文旅融合發展的“金牌子”,讓人們在一磚一瓦、一花一木之間感受厚重的歷史背景和溫暖的鄉愁回憶。

  老院子的前世今生

  巴南的前身是千年歷史名邑巴縣,作為重慶唯一以“巴”命名的區,巴南是巴國、巴郡、巴縣歷史的傳承地。巴縣自古就是川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中樞。商業發達的巴縣出現了一座座精緻、富裕的民居大院:木洞古鎮的黃家大院,有懸山式小青瓦屋頂、穿鬥式木構架、八字朝門,“壽”字形瓦雕和門窗雕花精美無比;天星寺鎮芙蓉村的別花山房,融合了江南元素的馬頭墻、風火墻建築風格,又結合川渝地區穿鬥房結構,其石門、石刻、石雕突出而獨特;石龍鎮的覃家大院,木板壁雕刻栩栩如生,鏤空窗花,裝飾福祿壽喜、福壽八仙、人物故事,富含人文底蘊及生活情趣……

  萬耀東介紹,巴南區將這些具有較高建築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的傳統院落,統一命名為“巴縣老院子”,並將其作為文旅品牌進行打造、正式推出。

  “巴南分佈着明清遺存古建築200余處。其中,以楊滄白故居為代表的名人故(舊)居約30處,以彭氏民居、覃家大院、朱家大院為代表的民居大院約150處,以萬壽宮、一品殿為代表的宗教場所院子約20處,在數量上和保存完好程度上均位於全市前列。”萬耀東介紹。

  編制三年發展計劃

  守護、利用好這些獨特而珍貴的老院子,保護、傳承巴渝優秀文化遺産,成為“十四五”期間巴南文旅事業和産業發展的核心。

  為此,巴南區專門召開專家研討會,明確提出“巴縣老院子”是具有巴渝風格、巴縣傳統和巴南特色的傳統院落,對全區符合“巴縣老院子”特徵和屬性的建築進行了統計和梳理,保護、修繕了一批老院子。

  “巴南區還按照老院子的分佈情況,編制了三年發展計劃,大力推進以木洞鎮、二聖鎮、天星寺鎮等片區為重點的老院子保護建設工程。”萬耀東介紹。

  活化利用推出文旅IP

  位於巴南區天星寺鎮花房村的“花房築·明院”,原是村民趙玲家閒置了十幾年的農房,長期無人居住、雜草叢生。

  2019年,她將老房子折算入股,交由合作的設計策劃公司經營。該公司保留了土坯墻、老木梁,新增了現代化住宿設施,讓破敗老農房迎來新生,獨具匠心的設計贏得了游客的青睞。

  為了盤活更多閒置荒廢的老院子,巴南區採取直接出租、入股經營和權益自願退出等宅基地盤活利用方式,推動民宿業發展,同時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目前,巴南已完成全區老院子資源調查摸底,共收集具備開發價值的“巴縣老院子”80余處,計劃分三年對其進行多渠道活化利用,促進民宿産業提質增效。

  “我們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非遺保護傳承、文旅互動體驗等特色文旅休閒項目,將老院子逐步對外開放。”萬耀東介紹,如今,以楊滄白故居、彭氏民居、黃家大院、別花山房、花房築·明院、朱家大院·學苑書院、五斗丘小院、十全堂、花境院子和覃家大院“十大首批巴縣老院子”為典型代表的老院子,帶着唯美雅致的身姿和充滿魅力的文化內涵驚艷亮相。

  同時,巴南區舉辦了“巴縣老院子”區域公共文化品牌LOGO設計大賽,吸引了全國600餘人參賽,其中包括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23所高校及100余位獨立設計師,網絡點擊量突破100萬人次,收到作品614份,正式推出“巴縣老院子”文旅IP,獲得“巴縣老院子”商標專用權;製作專題宣傳片,開展線上+線下媒體宣傳,讓更多市民認識“巴縣老院子”、走進“巴縣老院子”。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45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