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空城”變新城,“包袱”變財富——重慶經開區“空城”蝶變一線觀察

  重慶經開區迎龍鎮曾有兩座遠近聞名的“空城”——重慶迎龍朝天門國際商貿城和重慶迎龍醫藥城。上百萬平方米商業體建好後,“白天曬太陽,晚上曬月亮”,造成大量商戶投資虧損。

  近日,記者再次走進這兩個“空城”,卻發現這裡呈現出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數百家科創企業、數百名科研骨幹、上千名高校研究生紛紛入駐,發力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領域,曾經死氣沉沉的“空城”,搖身一變,成了生機盎然的科創新城。

  作為西部地區較早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經開區是怎麼唱好這出“空城計”的?這兩個“空城”的蝶變又帶來怎樣的啟示?

  體量巨大的“空城”

  重慶,長江上游的航運中心,便利的水運條件加速了商貿業的發展,重慶朝天門批發市場應運而生。這個緊靠朝天門碼頭、以小商品批發為主的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200億元,躋身我國十大批發市場之列。然而,隨着城市交通越來越擁堵,該市場不得不外遷至交通更為便利的重慶經開區迎龍鎮。

  據重慶經開區雙創中心主任曹佳燕介紹,2016年,該批發市場搬遷至迎龍鎮後,高標準建成的142萬平方米商貿城很快吸引了7000多個業主入駐,但受電商、網購等因素衝擊,一直未能正常運營,被不少業主自嘲為“白天曬太陽,晚上曬月亮”,實際上淪為了一座“空城”。

  “‘空城’如果不能盤活,就意味着業主的投資打了水漂,傷害的不僅僅是數千名投資者的利益,還有當地的營商環境。”曹佳燕説,為徹底解決商貿城空置問題,按照重慶市政府要求,2018年商貿城項目由市屬國有企業整體移交給重慶經開區,商貿城由此迎來了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坐落在重慶經開區的迎龍醫藥城,情況同國際商貿城類似。該醫藥城2015年開工建設,佔地面積約480畝,計劃打造成集創業孵化、研發生産、網絡交易、貿易批發、倉儲配送、藥品口岸、質量監管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醫藥産業基地。

  其間,由於業主方多次股改,該項目始終推進遲緩。2018年,業主方將該項目整體移交給重慶經開區。2021年,該項目一期工程部分竣工。竣工後,由於招商困難,建好的建築體一直閒置。

  巧化“空城”危機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靠進一步發展來解決。重慶經開區接手兩大“空城”後,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調整功能定位,聚集科創資源,破解遺留問題,很快讓“空城”呈現出新氣象。

  ——調整功能,“空城”變“科創”空間。“受網絡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傳統商貿難有立足之地,朝天門商貿城只有轉型才有出路。”重慶市南岸區委副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主任黃紅介紹,重慶經開區立足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發展雙重戰略機遇,從2021年底開始謀劃迎龍創新港項目,最終確定利用經開區的兩大空置載體,為科創資源聚集提供空間。

  ——招“龍”引“鳳”,&&人才迅速匯聚。據曹佳燕介紹,迎龍創新港聚焦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三大領域,充分發揮龍頭牽引作用,重點引進了多家“龍頭”“鏈主”企業,如中國信通院西南分院、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拓維信息全國物聯網總部等企業先後入駐原商貿城,帶動簽約、入駐企業500余家,打造數智産業園區。

  同時,重慶經開區還與重慶郵電大學合作,吸引該校校友創辦的企業17家、研究生1300人、高水平創新科研團隊10個、科研團隊骨幹成員200人入駐原醫藥城,打造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

  ——多元方案,減少業主投資損失。“針對以前業主投資受損問題,我們也制定了多元化解決方案。”重慶經開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別波告訴記者,之前投資商貿城的業主既可以選擇繼續投資,配合當地政府共同打造迎龍創新港,也可選擇由當地國有運營&&回購退出。目前,當地已經對4000多業主進行了回購,部分業主選擇繼續投資。

  培育創新集聚體

  “最優的營商環境,才能培育出最有活力的創新集聚體。”南岸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許洪斌説,為了幫助迎龍創新港的企業做大做強,重慶經開區以優質、全程的服務鏈聚合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各類要素,幫助入駐企業形成了起點高、起步快、帶動效應明顯的發展態勢。

  據黃紅介紹,重慶經開區為迎龍創新港量身打造了多個鏈條:産業鏈方面,圍繞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三大領域招商,讓上下游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創新鏈方面,以中國信通院西南分院等創新孵化&&為牽引,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人才鏈方面,除引入重慶郵電大學科技人才資源外,更依託經開區人力資本服務産業園,為相關産業提供各層次人才支撐;此外,重慶經開區通過靠前服務、全流程服務等方式,讓多鏈條形成合力,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走進數智産業園區的人才公寓,寬敞、時尚的房間內,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這裡生活配套齊全,房租價格低廉,可為入駐園區的人才提供便宜、舒適的居住空間。”別波告訴記者,人才公寓有827個房間,目前已有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拓維信息全國物聯網總部等100余名員工入住。

  相距不遠的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大數據智能化專業的研究生們剛剛放學,三五成群的同學們歡聲笑語,曾經死氣沉沉的“醫藥城”迎來了朝氣蓬勃的新氣象。

  “重慶郵電大學與重慶經開區通過校地融合、産教融合,將園區變校區,既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又充分發揮了學校科研資源,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2025年科技園將入住研究生5000余名。”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説。

  “重慶經開區立足長遠,針對迎龍創新港&&了産業布局、人才引進等方方面面的措施,優良的營商環境讓企業看得見、摸得着。”入駐科技園的蜻蜓智能視覺(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惕説,作為一家聚焦“視覺信息源”的企業,公司將利用行業首個“一芯多目”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優勢,破解行業中的“卡脖子”問題,推動企業發展和地方轉型雙贏。

  “迎龍創新港才剛剛起步,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等,進一步強化要素支撐,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壯大戰略科技力量,將其打造成成渝地區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許洪斌説。(本報記者李勇、韓振、劉恩黎)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7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