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醉美武隆東山雷達站,結束了當地存在雷達監測盲區的歷史。重慶市氣象局供圖
1月17日,記者從重慶市氣象局獲悉,目前,重慶晴雨、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技巧位於全國前列,預警服務站實現村級全覆蓋,區域預警短信實現移動、聯通、電信全覆蓋,切實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後一公里”問題。
“2022年,重慶氣象部門以‘氣象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謀劃推動各項舉措落地實施,助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重慶各區縣氣象事業相繼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多項氣象工程納入地方鄉村振興、智慧城市建設、三峽庫區後續工程。
針對氣象監測短板,重慶氣象部門新建3部相控陣、4部X波段雷達,讓重慶市氣象觀測網絡更加完善。同時,智慧氣象業務系統接入市委、市政府值班室,以及26個市級部門和31個區縣358個部門,納入智慧城市融跨&&項目,氣象服務逐步深入城市建設。
此外,市氣象局完善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推動地方&&極端暴雨災害、高溫乾旱災害應對措施。目前,所有區縣均建立“一行業一措施、一鄉鎮一方案”氣象災害預警響應規範。川渝兩地還實現了氣象觀測數據、智能網格預報産品共享,助力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2023年,我們將推動氣候資源經濟轉化納入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氣象科技創新工程、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建設工程、氣象災害防禦工程、重大戰略氣象服務保障工程、現代氣象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建設。”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
同時,把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氣象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建設為國家西部氣象科技創新高地;完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做好“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氣象保障,深化川渝氣象協同發展。
此外,重慶氣象部門還將推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抓好鄉村振興氣象保障,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氣象保障,增強綠色低碳氣象保障,促進氣候資源經濟轉化,大力發展人工影響天氣。(梁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