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瞭望|重慶:“雙減”減負不減質
2022年12月05日 14:47 來源: 瞭望

 

重慶謝家灣學校學生在練習木工技巧(2022年9月14日攝)王全超攝

  館內的平面鏡成像演示模型前,高一學生秦檳芯在老師的講解下,全神貫注地觀看著模型演示。“有些物理現象比較枯燥,原理也不太容易理解。但到了科技館裏,經過模型一演示,就變得生動直觀起來。”秦檳芯説

  大坪時代天街,一度是眾多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聚集地。近日,記者在該商場看到,新東方、英孚等少數仍在運行的培訓機構,增設了藝術、體育等非學科類培訓,書法、鋼琴、舞蹈、籃球等課程受到學生及家長歡迎

  圍繞學科類培訓壓減目標任務,不再審批新機構,按期完成“營轉非”、“備改審”、實行政府指導價三項重點任務,實現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幅壓減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勇 韓振 吳燕霞

  新學期開學後的下午3點多,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呈現壯觀景象——3000多名孩子歡笑着走出課堂,三五成群走進社團活動場地,在輔導老師的引導下,參加油畫、沙畫、木工、辯論、插花、烹飪、擊劍、棒球等社團活動。

  “我們學校每學期有200多個社團供孩子們選擇,這些社團旨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想象力。”該校校長劉希婭説,通過落實“雙減”政策,學校積極支持每個孩子的縱向發展和潛能發展,教師們普遍形成了以孩子的立場、體驗、收穫為根本出發點的教育觀。

  “雙減”政策實施一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深入重慶多所小學、中學及校外培訓機構走訪發現,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普遍減輕,學校課程開發和課堂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學生睡眠時間有所延長,家長焦慮情緒得以緩解。

  校內教育提質增效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小學部書吧,六年級18班的班主任賴力正同任課老師們研究新學期課程。

  “我們準備開設‘重慶八月,我們得行’系列課程,講述這個夏天大家齊抗高溫、乾旱、山火的故事,通過課程讓學生增加自然、安全等知識,融入社會、積極向善。”賴力説。

  校外減負,離不開校內提質。在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整治規範的同時,一場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強化教學主陣地作用的變革,也在加速推進。

  記者在重慶多所中小學調研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後,學校主動在課程、課堂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變“刷題式”“填鴨式”教育為入腦入心、激發興趣愛好的教育,學生們普遍在快樂中學習,睡眠時間也有所增加。

  楊家坪中學有1.3萬名學生就讀,是重慶市學生人數較多的中學之一。記者在該校D區看到,面積2000平方米的創成科技館今年5月啟用後,成為了學生們的科技課堂。

  館內的平面鏡成像演示模型前,高一學生秦檳芯在老師的講解下,全神貫注地觀看著模型演示。“有些物理現象比較枯燥,原理也不太容易理解。但到了科技館裏,經過模型一演示,就變得生動直觀起來。”秦檳芯説,這是自己第二次到科技館“上課”,這種學習和體驗相結合的上課方式效果更好。

  “‘雙減’的核心是減負增效,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升孩子學習質量。”楊家坪中學D區執行校長劉柏梁説,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學校將課堂搬到工廠、社區,讓學生們在電器生産車間、污水處理廠等場所中掌握知識。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們要把這個工作作為教育的‘一號工程’,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九龍坡區委書記李春奎説。

  違規培訓難覓蹤跡

  渝中區大坪時代天街,一家名為“新鴻書院”的書法培訓班裏,10余名孩子坐在教室裏,書法教師正在講授漢字“中”的內涵及其書寫要領。

  大坪時代天街,一度是眾多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聚集地。近日,記者在該商場看到,新東方、英孚等少數仍在運行的培訓機構,增設了藝術、體育等非學科類培訓,書法、鋼琴、舞蹈、籃球等課程受到學生及家長歡迎。

  一年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全面強化學科類培訓監管。圍繞學科類培訓壓減目標任務,不再審批新機構,按期完成“營轉非”、“備改審”、實行政府指導價三項重點任務,實現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幅壓減。

  “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是落實好‘雙減’的重要保障。”九龍坡區教委主任王家仕説,截至目前,該區原96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實現轉型83家,自願停辦登出13家。區內初中階段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學生數,僅佔全區初中在校生的1.5%,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切實減輕。

  重慶市教委主任黃政告訴記者,重慶堅持全鏈條、全環節、全過程凈化校外培訓,探索建立培訓隱患聯動聯查、培訓工作聯力共管治理等機制,培訓熱度明顯“退燒”。全市1545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1538家,全市88.2%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再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

  隨着教育生態逐步改善,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有所緩解。“家長最擔心教育公平問題,就怕你家孩子在搞素質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在拼命補課,到最後考試吃虧。”正在小時代廣場陪孩子上圍棋課的戚女士説,現在學科類培訓減少了,大家爭相報名補課的情況不見了,自己作為家長也沒那麼焦慮了。

  嚴防違規培訓反彈

  多位受訪教育專家及家長&&,“雙減”政策實施一周年來,教育生態趨於改善,學生負擔明顯減輕。當前,在持續鞏固“雙減”成效的基礎上,應採取更有效措施防範違規培訓“反彈”,切實讓“雙減”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持續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強違規現象督察。基層教育專家建議,以“雙減”為契機,切實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違規“掐尖”,加強督察、懲戒、通報將升學率與獎金、評優評先等利益挂鉤,炒作中高考“狀元”等亂象。

  加大培訓監管力度,遏制違規培訓反彈“苗頭”。多名受訪家長&&,在相關部門的聯合管治下,當前學科類培訓明面上難覓蹤跡,但私底下卻暗流涌動,部分培訓機構存在“進小區”“開小班”“打擦邊球”等亂象,建議相關部門暢通舉報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一旦發現堅決查處。

  進一步強化家庭教育,提升部分家長認識水平。教育專家&&,仍有部分家長對“雙減”認識不充分,甚至存在偏差。有的家長不但反對學校“雙減”,甚至還給孩子私下補課,建議通過教育政策、正面典型等多渠道宣傳引導,進一步提升家長對於促進孩子健康高素質成長的認識水平。

編輯: 陳雨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