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梁平區拿到一張證書——“國際濕地城市”,這可是一個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榮譽。沒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麼辦到的?
有水則靈
初冬時節的一個傍晚,位於梁平近郊的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落霞與碧波相映,白鷺嬉戲於林間。環繞雙桂湖,小而美的“泡泡”濕地隨處可見,小的兩三平方米,大的也不過10多平方米,一叢叢燈芯草、銅錢草自在生長,連通“泡泡”濕地和鄰近水田的小水溝,也儘是綠意盎然的樂園。
為保護城市濕地,彰顯水潤之美,梁平區着力於河、湖、塘、庫連通建設,讓濕地有機融入城市,貫通城市水系綠係。以雙桂湖為核心,包括窩子溪、赤牛溪、八角荷塘等在內的70多處城市濕地公園,已然綴起一個空間延續的城市濕地連綿體。

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一帶景象 王全超 攝
“保留湖周林團、保護曲美岸線,我們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態修復方式構建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境系統。”梁平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唐宏説。
而今雙桂湖畔,每天都有不少城區居民漫步徜徉,大量野生動物也在水濱林下自得其樂,繁衍生息。這裡是“候鳥天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冬候鳥斑嘴鴨、彩鷸常年定居於此。每到冬季,還有上萬隻雁鴨類候鳥來此越冬。
今天的梁平,全區408條流域水系縱橫交錯,78座湖庫星羅棋佈,80萬畝稻田濕地蔚為壯觀。“近年來,梁平以‘小微濕地+’為生態建設抓手,濕地資源成為塑造城市特質和鄉村風情最為靈動的生態元素。”梁平區區長陳孟文説。
生機發榮
大量鄉村小微濕地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不但提升鄉村顏值,也讓田園生態涵養有了充足“本錢”。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不少梯塘昔年因開採石膏礦引起滲漏,這些年精心改造,得以重新蓄水,變身小微濕地。田塊之間水道連接,茭白、芡實等水生植物裝點起“水下森林”,為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的逍遙游提供了絕佳場所。
“現在梯塘成了村民休閒游玩的好去處。”獵神村黨支部書記陳宗壽説,生態改善的成效就擺在眼前,保護利用好濕地成了大傢伙兒的自覺行動。
在安勝鎮龍印村,小微濕地保護與鄉村民宿建設成了同一件事。稻田邊上建起民宿,游客入住稻花世界,遠望更有幽篁碧山,流溪翠谷,莫不連連稱妙。
禮讓鎮川西村的優勢,則是擁有漁業養殖水面3000多畝。不過怎麼處理養殖污染一度很頭疼。現在,鄉親們明白了,小微濕地正是化解污水的良方。“發展魚菜共生産業,讓溝塘田堰渠溪共同參與生態治理,養出致富魚,留下清澈水。”川西村黨支部書記何繼龍這樣總結。
賦能産業
好山好水可生金。梁平積極推動生態經濟創新發展,走“小微濕地+有機産業”新路,有機稻藕、稻魚、稻蝦都成了招牌。以碧田萬頃為文旅康養配套,梁平涌現出100余家田園民宿、竹海民宿、吊腳樓民宿等新形態民宿,明月山·&&竹海民宿群和萬畝稻香林團民宿群兩處民宿群已有規模。
在獵神村,民宿經營者打造出近山親水的鄉村旅游體驗項目,一到節假日就很緊俏。“村裏有大面積濕地、竹林,一到夏季,小溪溝旁可以戲水、抓螃蟹,特別適合親子游。”民宿“夢溪恬園”經營者唐攢英説。
嘗到濕地治污甜頭的川西村,如今不僅賣魚,也賣景,以“漁閱、漁火、漁趣、漁家”為核心的國家3A級景區是村子的金名片。從文化體驗到拓展休閒,一泓碧水可以滿足游人多樣的遠方想象。
“在梁平,候鳥棲息、顯山露水的城市風情和鳥語花香、依山傍水的詩意鄉村,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來。濕地生態已是大家共護共享的綠意空間和賞心悅目的心安之所,‘濕意’生態正在持續賦能産業振興。”梁平區委書記錢建超説。
半月談記者: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