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科學防治慢病 助推老年健康 重慶業界人士為老年健康“把脈問診”

  “重陽節”關愛老人健康義診活動(市十三院供圖)

  如何解決長壽不健康的問題?

  如何提前做好養老健康財富規劃?

  如何建立老年友好社會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社會意義在哪?

  一系列問題是當下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時代考驗。慢性病影響因素的綜合性、複雜性決定了防治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已成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的專項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的重要內容。對此,我市相關職能部門、醫療機構、醫療專家分別就老年性疾病的防治、老年健康保健等相關話題“把脈問診”。

  市衞生健康委老齡健康處處長丁國富:

  全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根據重慶市統計局的公開數據,截至2021年底,重慶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了696.13萬,佔總人口的21.67%。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570.21萬人,佔比為17.75%。據《重慶市第六次衞生服務調查公報》和衞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全市老年人健康存在慢病“多”、治療“多”、失能“多”的“三多”特點。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55.85%,因缺血性心臟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住院的人群中老年人所佔比例分別高達86.07%、83.87%、76.61%、70.04%、57.41%。

  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對於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建立老年友好社會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高老年人的功能和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重慶市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以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老年健康事業,着力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在內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成果顯著。

  圍繞老年健康,推進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協作、居家醫養四种醫養結合模式;建成醫養結合機構173家,提供醫養結合床位5.04萬張;成功創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創新基地,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2021年指標值為55.36%,2020年指標值47.65%,同比進步幅度較大,提前達到健康中國行動國家2022年目標值(≥50%)的要求。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2021年達93.33%,提前達到國家2022年目標值(75%)的要求;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達61.19%。

  下一步,將在健全老年健康服務網絡、強化老年健康工作舉措、提升老年健康素養水平、加強老年醫學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實做細,努力構建全面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市十三院(重慶市老年病醫院)院長代茂利:

  全程無縫式動態管理服務老年慢病

  當前,我國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隨着年齡增大,身體各方面機能減退,一個老年人常常伴隨着多種慢性疾病,臨床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作為重慶市老年病醫院,為了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老年人生存及生活質量,醫院就老年慢病患者預防及有效照護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思考。

  鋻於醫院有2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1個分院,對老年慢病患者可提供無縫動態管理服務(即院前、院後有人管理,院中有人治療),包括一人一檔,專人管理;一人一策,健康幫扶等。

  另外,醫院通過“小切口,大民生”,借助智能穿戴,動態監測居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情況,對血糖監測異常患者及時給予干預指導,必要時予以對症治療。通過全程無縫式動態管理,極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併發癥的發生。

  重醫附二院教授陳慶偉:

  多學科聯動協作,促進健康老齡化

  結合老年人的患病特點,醫院老年醫學科需要以患者為中心實行多病共治的模式,而非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以疾病為中心進行診療。通過對入院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多學科共同協作,最大限度地維持和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質量。

  促進健康老齡化,關鍵在於認識老年人的患病特點:我國的疾病譜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原先是以傳染病為主,如今包括心腦血管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在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這些疾病更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老年人往往是多病共存;老年人罹患的許多疾病與衰老有關,意味着這些疾病大多只能控制而難以治愈。

  加強對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是針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腫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減少其發病、致殘、致死和復發率及合併症。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醫藥等産業融合發展,對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大有裨益。

  市十三院老年病科主任季遙鷹:

  “防、治、管、健”,老年健康需標準化管理服務體系

  慢性病是一類與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具有病程長、病因複雜、遷延性、無自愈和極少治愈、健康損害等特點。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慢性病已成為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衞生問題。

  為應對“銀發浪潮”,醫院通過健康小屋、微信公眾號、健康宣傳欄、健康知識講座、電子屏、定期義診進社區、護理綜合門診、老年綜合評估室、睡眠心身科、藥學門診、中醫康復醫學科等多種方式等進行“老年慢病管理”的知識健康宣傳和管理,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識。

  同時,針對慢病需求,積極推動互聯網+助力慢性病健康管理探索,如慢性病管理APP、在線醫療等,做到讓“信息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目前,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較為薄弱,需要家庭、社會、政府各司其職,為老年人健康提供“防、治、管、健”的標準化管理服務,共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預防老年慢性病,老年朋友要保持健康的飲食方式,做適量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定期到醫院篩查。

  北碚區中醫院公衛科科長楊曉東:

  以治未病為中心,多方法預防老年慢性病

  中醫作為一門講究人與自然、與天地之間和諧統一關係的學科,與人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望、聞、問、切,窺探人體經脈運行、氣血盛衰、寒熱虛實,可通過內服中藥調理臟腑、經絡、氣血的陰陽平衡,也可通過外治針灸、推拿、理療等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免疫力。為此,治未病的康養理念成為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重要保障。

  慢性疾病的出現,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息息相關。生理上,老年人表現為臟腑功能減退、氣血精津液虧虛;心理上,表現為消極、依賴、長期情緒低落或情緒不穩、易怒等。許多老年人總感到心悸、胸悶、氣短、乏力、不耐久勞、夜寐不安、容易驚醒、眩暈等,而做心電圖等檢查則又往往是正常的。其實這就是老年人的心臟功能不斷老化的表現。

  當老年人的心臟功能不斷老化時,可以在中醫指導下從運動(如太極、八段錦)、飲食、作息、心理情緒管理等加強心的保養,避免或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當老年人肺氣漸虛,可以在中醫指導下進行有氧運動、食療,或者使用玉屏風顆粒、洋參保肺丸等中成藥或中藥湯劑補肺養肺;為保護脾胃,少吃甘膩厚味、辛辣之品,不宜過饑過飽,做到“食飲有節”;養肝要注意保障充足睡眠,少喝酒,保持樂觀心態;對腎虛的治療可以採用內服補腎藥物,同時可採用補法針刺三陰交、太溪、命門、腰陽關等穴位治療。

  馬太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16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