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中心城區需根據各區疫情態勢針對性施策

  11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14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市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分指揮長、綜合辦公室主任但彥錚介紹,中心城區疫情發展及分布呈現出較強的差異化特徵,需要在鞏固強化中心城區全域協同防控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的疫情態勢實施更有針對性的防控策略與措施。

  5個區的社會面佔比低于5%

  但彥錚説,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市打好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高度重視、非常關心,孫春蘭副總理親臨重慶指導調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重慶工作組深入一線督導工作,廣大市民群眾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為疫情防控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

  “11月24日0—14時,全市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2037例(含轉歸病例318例)。”但彥錚通報稱,23日,我市報告新增感染者7548例(不含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的298例),較22日增加682例,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感染者超過5.9萬例。

  就中心城區而言,11個區共報告新增感染者6778例,較22日增加603例;社會面發現感染者488人,佔比7.2%,較22日下降,繼續呈下降態勢,5個區(九龍坡區、渝北區、巴南區、兩江新區、高新區)的社會面佔比低于5%,社會面攻堅清零有了新的進展。23日新增超過1000例的區有3個(渝中區、渝北區、江北區),新增低于300例的區有4個(大渡口區、沙坪壩區、巴南區、兩江新區)。

  就中心城區以外區縣而言,23日共報告新增感染者1034例,全市佔比13.7%;社會面發現感染者259例,佔比25%,與22日基本持平。其中,梁平區單日新增499例,社會面報告188例,佔比37.67%,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存在較大的社會面擴散風險;墊江縣、秀山縣、巫溪縣、涪陵區單日新增均超過60例,處于疫情發展期;其他涉疫區縣共報告社會面感染者55例,疫情總體平穩。因此,中心城區以外區縣需要繼續加強疫情形勢分析研判,堅持分類分區施策,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專家分析:殲滅戰出現了“3個下降”,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十分關鍵、十分重要

  “通過對部分流調數據以及部分陽性核酸結果的分析發現,此次流行株奧密克戎BA5.2在傳播方式上與以往流行株不同。”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邱景富介紹,一是人體感染初期病毒載量較大,核酸檢測結果迴圈數閾值Ct值低,多數感染者Ct值在10-20之間,表明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攜帶病毒量較大,攜帶量大意味著有更多的傳播可能;二是有流調證據表明,本輪流行的奧密克戎BA5.2存在氣溶膠方式傳播,較以往傳播方式中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而言,氣溶膠傳播更容易在潮濕、密閉、擁擠的空間快速傳播並能快速導致大量人群感染。

  自11月12日0時起,中心城區實施全域協同防控。十多天來,中心城區出現了“3個下降”:一是每日感染者環比增速逐步下降,用每日初篩陽性人數分析,每日環比增速從11月12日的23%下降到了11月23日的12%。二是社會面感染者佔比逐日下降,從11月12日的62.65%,下降到23日的7.2%。三是有效傳播指數(Rt值,也就是一個感染者平均能夠傳染的人數)穩步下降,採取全域協同防控後,中心城區有效傳播指數(Rt值)從11月11日一個感染者平均能夠傳染1.82人,逐日下降到11月22日的1.14人;如果有效傳播指數繼續下降到小于1,新感染人數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會終止疫情。

  邱景富説,根據流行病發展擬合S型曲線分析,用累計數據反推新增數據,我市擬合累計曲線R2=0.999,新增數據曲線R2=0.959,感染人數高度符合規律。用發展曲線分析,我市實際新增感染數據已于近日達到峰值。從這幾天實際感染數據看,新增感染人數仍在高位波動,前期疫情防控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説明採取措施是正確有效的,疾病蔓延趨勢逐步得到控制。但仍處關鍵的吃勁緊要期,需要全社會持續共同努力,積極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特別是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十分關鍵、十分重要。

  中心城區3類地區分類制定防控措施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社區的防控政策不斷調整,各個區的執行尺度和措施也不一樣,這是基于什麼樣的考慮?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張強進行了介紹。

  張強説,近期各社區防控政策作了一些較快的調整,比如部分地區、部分小區暫停了“每戶每2天安排1人外出購物”,有的還在繼續執行,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考慮:第一,當前我市疫情仍處于高位波動、部分地區還沒有遏制上升趨勢,特別是中心城區在高風險區和社會面報告的感染者中,六成以上是同樓棟、同小區、同社區內感染,這説明小區沒完全管住、“靜”的效果還不夠好等問題依然存在。這就需要廣大市民盡最大可能“靜下來”、最大程度減少流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第二,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1100萬左右,約300多萬個家庭,按照每戶每2天可安排1人外出購物的話,每天大約就有150萬人在街面流動,而且還集中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極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有部分群眾外出之後,沒有做好個人防護,沒有遵守“非必要不外出”的規定,也沒有嚴格做到出去採購“兩點一線”,而是扎堆聚集聊天,甚至不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導致部分小區、社區一直不能清零,延長了疫情防控戰線,也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社會成本。

  第三,11月20日起,中心城區實施社會面清零攻堅行動,其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打贏疫情殲滅戰的進度。總的要求就是“市級統籌、分類施策、先易後難、梯次推進、集中攻堅”,疫情比較平穩的地區、處于波動平臺期的地區和形勢比較嚴峻的地區,這3類地區分類制定防控措施,劃小作戰單元,快速調整防控策略,實現更加精準、更加科學的社區防控。

  第四,中心城區有161個街道、1700多個社區、6000多個小區,環境條件、人員結構,還有疫情傳播的程度都各不一致,政策也不可能千篇一律。“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基層執行能力和水準的差異,導致同一政策措施執行、解釋不一的現象,引起了市民的一些不滿。我們也誠懇接受各方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地改進工作措施。”張強説。

  加大保供人員組織調配力度,做好服務保障

  中心城區的生活物資保障情況如何?市商務委主任章勇武説,中心城區每天需要的生活物資總量是1.4萬噸,其中7000噸是蔬菜,還有米面油5000噸,另外還需要水果1000噸、肉類1000噸,“重慶本地的生産能力和供應能力以及從市外調配的能力和量都大于我們自身的需求,因此,米是夠的、肉是夠的、油是夠的、菜是夠的。”

  章勇武介紹,針對線上購買供貨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請各大電商平臺、重點超市提升線上産能,釋放更多的訂單,同時也推動線下關了門的重點商家在電商平臺上恢復營業,增加供給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引導各個企業提供多種價格、不同規格的蔬菜包、肉菜包。

  針對保供人員力量不足、配送不及時的問題,有關方面最近已經加大人員組織調配力度,出臺多項措施。比如推行保供人員電子通行證,確保連續三天三檢的保供人員,持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可以正常上崗;通過各區縣支援、市外調配等方式增強人員力量。同時,做好保供人員的服務保障,有條件的保供企業安排這些保供人員集中居住,各個區也動員部分企業開放門店為保供人員提供住宿服務,對確有困難的實行“兩點一線”閉環管理。

  針對物流不暢導致保供效率不高的問題,中心城區內繼續執行民生物資運輸車輛全部見貨放行,取消通行證限制,同時對返程放空的車輛可以憑駕乘人員的保供通行證放行,確保民生物資運輸順暢。

  記者 李珩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5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