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陪診服務興起 “明碼標價”陪看病 你會“買單”嗎?
2022年09月15日 09:37 來源: 華龍網

  多年前,互聯網上流行一張“孤獨等級表”,“一個人去醫院看病”被列為最孤獨的事情Top3。放到今天來看,“一個人看病”面臨的已不僅僅是情緒問題,還有更多現實問題。

  隨著智能化的推進,從網上取號到列印報告,與機器、手機打交道的環節越來越多。對于不熟悉智能設備的老人而言,每一步操作都可能成為“攔路虎”。

  在種種背景之下,“陪診師” 應運而生,小到取送病歷、列印報告,大到陪人看病、跨城市代問診,“陪診師” 幾乎可以包攬一切關于看病的準備工作。

  作為一門生意,陪診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已初具規模,重慶部分醫院裏也開始出現了零星、分散的相關服務。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有著廣闊市場的陪診,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截屏2022-09-14 下午11.19.44

  很多陪診師主要靠在社交平臺接單。網絡截圖

  誰在成為陪診師——

  辭職護士、待業青年、寶媽

  選擇進入陪診師行業之前,今年23歲的右右(化名)是重慶一家私立耳鼻喉醫院的導診員。她告訴記者,大學時期學的臨床護理專業,畢業後在醫院做協助患者咨詢就診的工作。

  “智能化就醫之後,在導診臺你會看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右右説,之前遇到一個老爺爺站在醫院自助機前面,後面的人不停催促他。走近一看才發現他在給兒子打視頻電話,攝像頭對準機器,另一頭的兒子正在指揮他。

  “從老人的需求來講,醫院和家庭之間有很多資訊不對稱,比如到醫院去哪裏挂號,看哪個診室,去了之後怎麼排隊,做什麼檢查到哪裏,對他們來説是非常麻煩的。”重慶市養老服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恒良表示,陪診確實大大提高了老年群體到醫院看病的便捷度。

  右右透露,陪診行業其實並沒有太高的門檻,像她一樣從醫院辭職或者有一定護理經驗的人佔多數,還有一些待業青年、兼職大學生和寶媽。“目前基本是通過發陪診視頻在社交平臺接單,比如小紅書、抖音之類的。”

  提到網上盛傳的輕輕松松月入上萬時,右右表示,月入過萬,只屬于在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人。“我半天陪診是238元,全天陪診是338元,代取報告是88元。”右右算了算,在保證每天都有單的情況下,平均每個月收入大概在六七千元左右。

  相比右右這種新入行的個人陪診,更早進入市場的黃懿漩及其團隊早已搶佔先機,並向高端陪診進軍。“我們注意到,陪診需求大概2017年開始出現,近幾年越來越旺盛。”她主導的重慶天傑後勤管理有限公司進軍陪診服務,建立了專門的陪診微信平臺和電話服務熱線。

  黃懿漩認為,純服務越來越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受歡迎的陪診師需要有一定的醫療知識。“肚子疼,具體是上腹還是下腹?看消化內科還是外科?了解這些知識,就會節約和醫生的溝通時間。”黃懿漩所在公司未來還會將業務拓展到在渝外籍人士等群體。

陪診服務包括提前取號,幫忙辦理繳費、取報告、拿藥等事宜。  受訪者供圖

  陪診服務包括提前取號,幫忙辦理繳費、取報告、拿藥等事宜。 受訪者供圖

  誰在為陪診師付費——

  空巢老人、單身青年、分身乏術的寶媽

  到底是誰在為陪診師付費?

  家住重慶渝北區中央公園的劉阿姨,今年75歲,老家在廣西,一個人在重慶照顧孫子。9月初,她頸椎病犯了,女兒請假帶她去位于較場口的重慶中醫骨科醫院看醫生。

  “原以為跑一趟開點藥就行了,沒想到醫生又給她開了連續四天的理療,叮囑她做完還要復查看醫生。”劉阿姨的女兒告訴記者,要在單位連續請四天假有點難,朋友就推薦了提供陪診服務的小程式。

  “因為基本一個上午就能做完理療,所以訂了4小時199元的服務。”劉阿姨的女兒説,陪診服務價格其實分得很細,還有8小時389元和689元買斷一天的項目,夜間陪診又是另外的收費。

  劉阿姨説,整個陪診服務包括了提前取號,幫忙辦理繳費、拿藥等事宜。診治完成後,陪診員又將她送上回家的車,並將情況反饋給她女兒。

  “我是外地的,對重慶的醫院不熟悉,智能取號、手機繳費也不太會用。如果沒有年輕人陪著,要跑好多冤枉路。”劉阿姨説起這次就診經歷,表示滿意,“有陪診員全程陪著,我感到輕松多了,也有人陪著説説話,算是花錢買個安全感。”

  陪診的服務對象也不全是老年患者。記者了解到,異地就醫、人生地不熟的患者,獨自帶娃就診的家長,一個人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身體不便的殘障人士,無人陪伴的孕婦等,都是陪診服務的潛在需求者。

  “陪診並非如很多人想像中那麼輕松。醫院看病要趕早,經常得早起到達醫院,有時候在醫院一待就是一整天。”右右告訴記者,不僅要合理規劃客戶的檢查項目順序,節省時間提高檢查效率,還要及時對客戶進行心理疏導。

截屏2022-09-14 下午11.20.16

  陪診機構的價目表。受訪者供圖

  陪診師行業未來如何監管——

  防止“黃牛黨”假借陪診服務之名披上合法化外衣

  陪診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目前社會的聲音褒貶不一。

  “有不同的聲音,是必然的。”右右説,尤其是陪診師與患者之間尚未形成有效的供需對接,很多患者將信將疑,下單前會反覆確認,螢幕背面那個人是不是騙子或者“黃牛”。

  重慶社科院財政與金融研究所所長康莊分析表示,作為新興行業,陪診服務是非常弱小的,需要社會和有關部門的精心培育。比如,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管理部門依法開展必要的行政監督與管理,通過規范促進其有序發展。

  “重慶三甲醫院眾多,相關醫院的特長優精科室對周邊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患者就醫就診有很強吸引力。僅渝、川、雲、貴就可以輻射上億人口的范圍,每年到重慶各大三甲醫院就診人員數目非常之巨。”康莊表示,因此,重慶有序規范發展陪診服務具有較為堅實的市場基礎。

  “但一定要防止‘黃牛黨’假借陪診服務之名,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壟斷就診就醫挂號資源及其他醫療服務資源等非法牟利行為的發生。”康莊提到,尤其是在陪診服務初步興起時,要特別注意防范這類風險,同時做好保護和規范發展專業化陪診服務與打擊非法市場操縱行為。

  康莊建議,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公開透明規范的運作機制和社會監管評價體係,對于陪診這樣的社會服務新産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要著力培育穩定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監管局、工商聯等部門或社會團體的推動和指導下,組織相關陪診服務企業盡快成立行業協會或商會,並搭建面向公眾的統一規范資訊發布平臺。同時鼓勵和促進從業人員素質提升,減少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現象。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邱小雅 趙穎竹 首席記者 佘振芳/文

編輯: 李華曾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2112900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