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洽會重慶館開館。市商務委供圖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
9月8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廈門隆重啟幕。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重慶將開展多場重點活動。
這也是重慶首次在投洽會上擔任“主賓”。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在投洽會上展示了什麼,推介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

重慶組織22個區縣和平台、40余家優秀企業參加投洽會。市商務委供圖
展示
——“重慶寶貝”驚艷亮相
隨着本屆投洽會的開幕,全球的目光聚焦廈門。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投資盛會之一,投洽會是國內各個省市擴大開放和通達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剛剛過去的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重慶與廈門聯合舉辦商務對接活動,實現“投洽會”與“西洽會”兩大投資貿易型展會的首次合作。
今年作為主賓省(市)亮相投洽會,這樣的展示機會,重慶,自然不會錯過。
720平方米的重慶館,以“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為主題,成為重慶展示內陸開放高地、陸海新通道、智能製造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絕佳窗口。
問界M7、深藍SL03、無極摩托車……展現出重慶在汽車製造方面的實力與底蘊。
全球首&全自動膠囊機器人,世界首款14.5英寸、2.8K、120Hz的雙屏筆記本電腦……展現出重慶“智能製造”“智慧名城”的豐碩成果。

重慶展示各種特色美食。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董進 攝
麻辣分級的火鍋底料、聞名全國的重慶小面和烏江榨菜……展現出重慶消費領域的優勢與特色。
“重慶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省(市),旨在以重慶為橋梁,搭建中國西部地區加速走向世界、積極融入全球的雙向投資服務平台。”重慶市商務委員會主任章勇武説。

重慶懇談會上舉行的簽約儀式。市商務委供圖
推介
——聯通世界、實力雄厚
為深度融合優質資源,本屆投洽會期間,還舉辦了“重慶懇談會活動”,吸引到來自德勤公司、ABB集團、威秀集團等80余家國際知名企業的116位代表參加。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會上,重慶市商務委員從區位、産業、體制和生態四個方面,推介了重慶投資貿易的優勢。
——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近年來,重慶先後獲批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三類國家物流樞紐,形成了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開放體系。
——實力雄厚的産業優勢。重慶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7個千億級産業,外貿進出口總值處於中西部前列,在渝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12家。
——運行高效的體制優勢。重慶擁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等國家級開發開放平台,是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6個城市之一。
——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5%,排名全國前10位。
不僅如此,懇談會上,重慶多個區縣、開放平台負責人,還與參會客商進行了交流對接,發出了誠摯的合作邀請。
渝中區圍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行專門介紹。“我們將堅持‘中高端、國際范、特色化’的方向,加快建設富有巴渝特色、彰顯中國風範、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渝中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鄧光懷透露,渝中區將建成“解放碑-朝天門”千億級世界知名商圈,打造都市全業態文旅娛消費目的地。

高樓林立的解放碑商業圈夜景。渝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收穫
——簽約投資總額超過93億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投洽會。”在投洽會上,重慶繼聯機電有限公司展示了國內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壓力傳感器致動、三維結構器件。
該公司總工程師潘雪松説,這次參加投洽會,一方面希望能展示核心産品,打開産品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則想抓住尋求合作投資的機會。
本屆投洽會,重慶市共組織了40余家優秀企業參加,圍繞着國際貿易、國際物流、智能製造和會展經濟四個大的方面,開展投資貿易洽談活動,收穫滿滿。

專列從果園港緩緩開出。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來自北京、天津、福建、廣東等地的23家參會企業和單位,與重慶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簽約投資總額超過93億元。
其中,投資類項目7個,投資總額64.25億元,投資領域涵蓋大數據、電子商務、食品、生物科技等;
貿易類項目4個,貿易總額29.5億元,包括大宗商品、汽車、農産品等;
戰略合作類項目3個,圍繞供應鏈、先進製造、消費與健康、金融服務等方向開展。
“重慶正在為內外資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必將成為更多企業的投資沃土。”ABB集團副總裁、ABB中國政府及公共事務負責人董慧娟,對於集團未來在重慶的發展充滿信心。
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ABB集團,1992年正是在廈門成立了在華第一家合資企業。如今該集團已經擁有28家本地企業,累計在華投資接近190億元。
ABB與重慶已有二十多年的合作歷史,在重慶設有高端製造企業——重慶ABB江津渦輪增壓系統有限公司以及ABB(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等。
董慧娟&&,ABB將繼續推進與重慶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智能製造、低碳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董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