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多地高溫持續 勞動者保護政策如何更好落實
2022年08月20日 17:4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8月20日電(記者周聞韜、覃星星、有之炘)今年入夏以來,高溫天氣席卷我國多地,呈現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徵,不少地區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截至8月15日,全國高溫極值站數達262站。

  在“烘烤”模式下,各地中暑、熱射病等情況多了起來,而更受酷暑考驗的,是室外與高溫作業勞動者。各地紛紛加強對高溫下的勞動者保護,推出多種勞動者保護政策。記者在多地探訪一線勞動者,了解相關政策如何更好落實。

  高溫持續,勞動者保護政策靈活多樣

  7月下旬以來,重慶遭遇連晴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飆升至40℃以上;在廣西南寧,高溫預警信號自7月9日持續至8月4日,是近年來發布高溫預警信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高溫天氣下勞動者權益保障,強調要指導和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各項防暑降溫措施。記者梳理髮現,發放勞防用品和高溫補貼、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等舉措,是各地發力的重點。

  目前31個省份的高溫津貼標準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間。不少地方也要求,高溫津貼應當以貨幣形式計發,防暑降溫飲料等實物不能替代高溫津貼。

  一些地方按照不同行業、氣溫變化情況,更靈活地規定工作時長。

  如上海的建築等行業職工,可選擇早晚溫度相對較低時段開展工作,環衛等行業職工可輪換休息,縮短連續作業時間。重慶按照一般、中度和強度高溫天氣來具體設置工作時長。

↑南方電網廣西南寧供電局工人頂著酷暑進行高空帶電作業。新華社記者 覃星星 攝

  此外,一些地方還更多考慮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障。上海、遼寧、天津等地出臺政策,對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做出規定並進行試點。

  今年,因中暑導致的死傷事件有所增多,“熱射病”也更多闖入公眾視野,多地相應採取加強預警和執法監督等舉措。8月9日,重慶市人社局等4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完善勞動者高溫天氣作業時突發疾病應急處置預案,及時組織救治;同時加強執法檢查,加大爭議調處力度。

  政策落地情況如何?

  靈活安排工作時長、高溫時段停止室外作業的要求是否真能落地?

  中建五局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南坪站項目總監李先生告訴記者,為應對高溫,該項目採取了輪班制施工,每班連續施工時長不超過4小時,超過35℃停止室外作業。上海地鐵一名值班站長徐熠明介紹,站務員從6月起施行崗位輪換制,讓大家有更多休息時間。

  除建築、環衛等傳統行業人員外,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以及防疫一線人員,要直面炙烤、堅守崗位。

  在重慶大學城一處外賣驛站,裏面空調開放,放置有瓜果、飲料、雪糕等防暑降溫物品,一些騎手正在取用。

  多名騎手告訴記者,防暑物品數量充足。某外賣平臺一名站點負責人表示,每天最熱的時候,會把騎手分為3個班次派單,確保足夠休息時間。

  部分外賣騎手的高溫補貼還會以“高溫關懷金”的形式體現,在每天下午1點半至5點、晚8點至12點期間,對每單獎勵1.5元。

  對于傳統行業作業人員而言,領取足額高溫津貼是迫切需求,然而一些地方的津貼發放存在“冷熱不均”現象。重慶、廣西的部分環衛工人表示,他們能足額領到高溫津貼,但兩地的一些戶外建築工人告訴記者,目前沒有領到高溫津貼。

  建築工人趙洪説,自己目前在廣西一個鄉鎮的工地上工作,是一個民營企業承建的項目,自己和身邊十來個工友都沒有高溫津貼。“天氣太熱時,工地負責人會買一些西瓜、清涼飲料送到工地,其他防暑降溫的福利就沒有了。負責人沒提過增加高溫津貼的事情,我們也不太懂相關政策。”

  高溫勞動保護應加大政策宣傳和執法檢查

  “近期接診的中暑患者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其中多例被確診為熱射病,包括戶外勞動者。”重慶市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揚嘉説。

  根據相關規定,勞動者出現職業性中暑,可經職業病診斷並申報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然而在實踐中,職業性中暑被認定為工傷的卻並不多見。

  “維權的難點主要在于職業病的診斷、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等程式較為繁瑣,導致維權時間和經濟成本較大。”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工傷專業律師陳劍峰説。

  陳劍峰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政策宣傳和法律普及力度,提升勞動者對職業病及維權方式的知曉度;也要從制度入手,加快職業病診斷、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式進程。

  鄧揚嘉和廣西工人醫院心血管與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劉麗萍建議,應避免在高溫下、通風不良處從事強體力勞動,衣著寬鬆透氣;同時加大對防暑知識的科普力度,引導勞動者提升防暑降溫意識,警惕熱射病早期症狀,掌握科學、有效的防暑方法。

↑重慶建設工人在工地茶水亭內休息。新華社記者 周聞韜 攝

  “做好物質保障的同時,安全教育和培訓也不能放松。”中建三局華東公司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部經理薛偉等人認為,企業應暢通應急救援渠道,與醫院、派出所等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確保緊急情況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針對高溫津貼落地問題,北京大成(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朱華表示,高溫津貼真正成為“清涼劑”,離不開制度保障和剛性約束,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通過建立平臺企業用工情況報告制度,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參與採寫:蔣可心、陳沁杭)

編輯: 陳雨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3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