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為企業想辦法、謀出路,幫助其通過環保搬遷更新生産線——
巴南區花溪工業園區麻柳組團,重慶祥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眾公司”)新廠日前投用。
連着幾天,祥眾公司副總經理廖斌都在廠門口迎接着分批返廠的員工。6年前,因生産過程中存在噪聲、粉塵污染問題,祥眾公司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要求限期搬遷拆除。
“搬了新地方我心頭就踏實了,員工也能踏實工作了。”廖斌説。
能夠變廢為寶卻也污染環境
2011年,通過招商引資,巴南區引進了祥眾公司,並落戶於巴南區麻柳嘴鎮梓桐村。
廖斌介紹,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將鋼渣綜合處理後,製成一種新型建築材料,等量取代水泥,並能應用於各種混凝土中,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和耐久性等,將鋼渣變廢為寶。這種建築材料不僅能耗不足水泥的20%,且價格遠低於水泥。
祥眾公司在巴南投産的當年,就實現了快速發展。公司一條60萬噸級的生産線24小時滿負荷運轉,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可在公司高速發展的同時,鋼渣加工處置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在加劇。噪聲、粉塵污染讓這裡的村民叫苦不迭。
不僅如此,2016年11月,國家土地例行督察時發現,祥眾公司的廠址用地屬於臨時工業用地且已過使用期限。
2016年12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祥眾公司因噪聲、粉塵擾民被居民集中投訴,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意見要求祥眾公司關停並限期搬遷。
心存僥倖“動歪腦筋”拖延整改
停工停産,對企業來説意味着投資付諸東流;拆除搬遷則面臨着往哪搬、如何搬、損失怎麼辦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解決祥眾公司的問題,巴南區給予其一定優惠政策,並選擇了合適的位置讓其遷建。
“對企業來説,不搬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廖斌坦言,很長一段時間裏,公司管理層心存僥倖不願搬遷。
“説到底,是企業管理層沒有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中央環保督察不是兒戲。”巴南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進&&,祥眾公司的“歪腦筋”還表現在為了拖延時間,甚至投訴地方政府在環保督察時搞“一刀切”。
“我們現場檢查時也發現企業沒有斷水斷電,具備生産條件,説明企業存在僥倖心理。”市生態環境局督察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環保搬遷促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市生態環境局,巴南區委、區政府,巴南區生態環境局以及麻柳嘴鎮政府上下聯動,開展企業拆除整改工作專題研究15次,約談企業負責人13次,通過現場、書面、電話等方式向企業進行政策解釋和法制教育20余次。
同時,麻柳嘴鎮組織專班在拆遷現場日夜值守,依法強制斷電、停産,將生産用傳輸皮帶進行切割。
“斷電、停産都不是環保督察的最終目的。”市生態環境局督察一處相關負責人&&,整改的目的是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讓企業重獲新生,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一起為企業想辦法、謀出路,絕不是簡單的‘一關了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祥眾公司新廠最終選址花溪工業園區麻柳組團。巴南區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園區及區級相關部門完善企業搬遷手續,同時給予其一定的搬遷補助。
環保搬遷,不僅讓麻柳嘴鎮梓桐村村民不再受困於噪聲和粉塵,也讓祥眾公司獲得新生。
“以前的生産線老舊,個別設備難以滿足生産需求,環保設施也不齊全。”廖斌介紹,通過環保搬遷,企業更新了兩條生産線,擴大了生産規模,完善了環保設施,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廠區布局也更加科學規範,客戶訂單更是成倍增長,“新廠設計年産量可以達到200萬噸,預計可實現年産值5億元。”
記者 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