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垂釣者成為長江生態保護志願者

  2月24日,涪陵區釣魚運動協會和涪陵區游泳運動協會在長江邊開展“垂釣者增殖放流”活動。

  涪陵區檢察院為涪陵區釣協、泳協會員頒發“人文生態檢察聯絡員聘書”。(受訪者供圖)

  2月24日,在長江保護法實施即將一周年之際,在重慶禁釣期前夕,涪陵區長江邊,舉行了一場意義特殊的增殖放流活動。

  與以往增殖放流活動主體多為政府相關部門不同,這次活動的主角是涪陵區釣魚運動協會和涪陵區游泳運動協會。

  “釣了幾十年魚,我還是第一次放魚苗進長江。”涪陵區釣魚運動協會會長龔步寧一邊放魚苗一邊説。

  伴隨這場“垂釣者增殖放流”活動,涪陵區檢察院“人文生態檢察制度”進入各方視野。

  “釣多少魚補多少魚”,以期實現生態修復“零破壞”

  “先放魚增殖,再合法垂釣休閒,這種方式我們舉雙手贊成。”涪陵區游泳運動協會副會長丁季平坦言,最初涪陵區檢察院&&涪陵區釣魚運動協會時,他們還頗為不解,但知道來意後,大家一致&&支持。

  原來,涪陵區檢察院2月10日下發《關於建立人文生態檢察制度的通知》,正式建立起人文生態檢察制度。這一制度重要一環,就是與垂釣、游泳等民間社會團體共同建立長江生態環境預防協作機制,倡導社會團體每年年初提前預測各自合法活動對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據此通過增殖放流、補種樹苗等方式提前開展生態修復,即“釣多少魚補多少魚”,以期實現生態修復“零破壞”。

  “能夠為長江生態修復作出貢獻,也是我們這些民間垂釣愛好者的責任。”龔步寧感慨,涪陵轄區內長江流程77公里,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條,垂釣文化土壤深厚並延續數千年,但不知從何時起他發現長江已基本“無魚可釣”了。所以,儘管他們協會早已不在自然水域垂釣,但當涪陵區檢察院邀請釣魚協會共同在長江增殖放流時,龔步寧沒有任何遲疑。

  “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合法、合規地發展垂釣文化,我們非常讚同。”作為此次增殖放流組織者之一,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調研員劉順科&&,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非法捕撈還是一定程度存在,在今年禁釣期前&&這種制度有現實意義。

  增殖放流活動結束後,涪陵區釣協、泳協會員還接受了涪陵區檢察院頒發的“人文生態檢察聯絡員聘書”,正式成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民間志願者力量。

  “從垂釣者到長江生態保護志願者,我們今後有了雙重身份。”捧着證書的龔步寧&&,垂釣者其實最清楚哪些地方容易非法捕撈,他們協會今後會與相關主管部門一道守護長江生態。

  注重人文情懷不是放鬆打擊危害生態犯罪

  “在堅持打擊非法捕撈的同時,將可能實施犯罪的因素、污染環境的因素轉化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有生力量,一直是我們思考的重點。”涪陵區檢察院檢察長田遠未&&,倡導社會團體將生態修復由“事後補救”改為“事前增殖”的人文生態檢察制度,由此而來。

  “嗨,我是一條生活在美麗長江裏的小魚,在這裡生活着我的家人們。勸君不捕江裏魚,萬千魚仔在腹中!”這是放流活動參與者當天收到的溫馨短信。根據涪陵區檢察院去年與通信運營商簽訂的協議,通信運營商會向在江邊停留超過30分鐘以上的群眾發送溫馨提示短信。

  這是涪陵區人文生態檢察制度的另一項創新。

  事實上,這項制度囊括了7大類十幾項具體機制創新,其宗旨是聯合公安、漁政等相關部門一道,構建行政、司法一體的長江生態保護格局。

  根據這個制度,涪陵區檢察院與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簽訂建立信息化共享機制,共享“漁政AI預警處理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識別攝像頭等對可能的違法行為提前預警勸誡,對已發生的違法行為拍攝留證。

  同時,涪陵區檢察院還與涪陵區公安局簽訂建立信息化共享機制,依託110可視化監督&&,共享區公安局關於水資源保護、岸線資源保護等“每日警情”信息。

  由此,一個跨多部門協作的,對長江水面、水中、水下的系統性保護預警機制初步建立。

  “此前我們在辦案中發現,不少明令禁止的捕撈工具仍然公開在漁具店出售,需要從源頭進行綜合治理。”涪陵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主任李姣&&,人文生態保護絕不意味着放鬆打擊危害生態犯罪。

  為打擊非法捕撈的源頭,涪陵區檢察院與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簽訂協作機制,對市場銷售禁用釣具、工具等商戶加大聯合巡查力度,涉嫌公益訴訟線索及時移交檢察機關,涉嫌犯罪線索及時建議行政機關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同時,涪陵區檢察院還與相關部門共同建立“河長+林長+檢察長+警長”聯動工作機制,打通梗阻與各部門共享生態環境、水資源、林草資源行政處罰等大數據,形成長江大保護信息化格局。

  此外,涪陵區人文生態檢察制度還包括探索建立長江生態環境檢校協作機制,健全完善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長江生態環境“一案雙查”機制、長江生態環境行刑銜接機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機制等。

  “剛柔相濟”凝聚長江生態保護合力

  涪陵區檢察院在人文生態檢察制度正式實施之前,就進行了前期試點,許多機制已在運行中。

  2月23日中午,涪陵區檢察院通過與漁政部門共享的“漁政AI預警處理系統”,第一時間發現5人在長江幹流用可視化錨魚設備非法捕撈,涉嫌刑事犯罪。公安部門同步行動,全程在實時視頻預警系統引導下,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且人贓俱獲。

  第二天,涪陵區公安局商請涪陵區檢察院提前介入這一案件,引導偵查取證,對案件的證據收集、主觀故意、共同犯罪認定等方面提出具體偵查意見。目前這一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我們首先立足於嚴格打擊危害生態犯罪,就像禁釣期絕對禁止垂釣一樣。既要有人文溫度,也要有法律的剛性。”涪陵區檢察院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副主任宗鈺喬&&。

  涪陵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莊永東&&,人文生態檢察制度是檢察機關探索“監督陣地再前移、司法修復更有效、社會治理再提升”的重要探索,未來還將發揮更大作用。

  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肖洪&&,民間垂釣行為會與法律産生一定程度的衝突,如何將法治與人文深度融合在一起,涪陵區檢察院創新&&人文生態檢察制度給出了答案。有些環境資源犯罪案件,被告人被法律制裁後很難有效事後修復生態環境,涪陵區檢察院將事後修復變為事前增殖,很有意義和價值。

  市檢察三分院副檢察長黃常明&&,法律宣傳也需結合人文特點和生活習慣,便於人們接受理解。人文生態檢察制度是繼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之後的又一重要制度探索,這一制度抓住了關鍵節點,從小處着手,從長遠着眼,引導群眾樹立不能竭澤而漁的理念,很好地將休閒活動和環保意識、傳統垂釣文化和環境保護法律文化相融合,最終達到法律宣傳教育和長江生態保護的目的。接下來,市檢察三分院將在轄區範圍內大力推廣,確保這項制度落實落地。

  新聞鏈結>>>

  合法垂釣的相關規定

  垂釣是指以不破壞漁業資源為原則,以休閒娛樂為目的,釣具、釣法、釣獲物符合規定,釣獲物不用於交易獲利的垂釣行為。

  禁釣區:是常年禁止垂釣的水域。目前重慶已劃定的禁釣區有6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分別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縣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奉節縣九盤河市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

  禁釣期:每年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全市所有禁捕水域禁止垂釣。

  可以休閒垂釣:除禁釣區、禁釣期之外,可以進行休閒垂釣。

  (記者陳波整理)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35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