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走進川渝古生物重點實驗室 這些重大發現首次展出
2021年11月30日 08:29 來源: 新華網

2016年發現的華南巨貘骨架化石,完整度達到95%以上,生活在距今約35—24萬年前。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30日電(韓夢霖)近日,“紀念萬州區鹽井溝化石産地科學發現一百周年”活動在“川渝共建古生物與古環境協同演化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的化石修復中心舉行,活動現場首次對外展示了在鹽井溝發掘的華南巨貘、巴氏大熊貓、大額牛谷式亞種骨架3具完整度較高的化石標本。其中,完整度達95%以上的華南巨貘、大額牛谷式亞種骨架化石是迄今為止在全球發現最完整的骨架化石。據介紹,2016年至2019年,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合作,在鹽井溝組織開展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調查、保護、發掘和研究工作,獲得大量珍貴的化石標本,採集物中包含以貘、犀、牛為主的24具高完整度骨架化石。

  據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回顧鹽井溝的發現、發掘、研究與保護歷史,認識遠古生命起源、更替、滅絕的完整過程,對推進對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索和發現,向民眾普及化石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鹽井溝與北京周口店、山西榆社、河北泥河灣等史前考古遺址一起,代表了上個世紀初在我國最早被發現的化石集中産地。其中,鹽井溝是我國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最經典的産地之一,該地區産出的動物群是華南“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自1921年以來,鹽井溝就以盛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而享譽中外,發掘化石數量之大、序列之完整、門類之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至今仍被國內外學者推崇。

  迄今為止,鹽井溝發現的化石種類包括了靈長目、兔形目、嚙齒目、食肉目、長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7個主要的哺乳動物類群,根據鹽井溝標本命名的很多哺乳動物化石屬種稱名至今學術界仍在沿用。鹽井溝的化石被國內外大量的博物館、科研機構收藏、研究、展出。

化石修復中心展示的巴氏大熊貓骨架化石。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根據古生物化石復原裝架的巴氏大熊貓完整骨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鹽井溝豐富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是在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中積淀下來的珍貴自然遺産,對于深刻理解該地區動物群的演化史,復原出該地區古地理、古氣候的變遷史,以及鹽井溝動物群在該地區長期存在、演化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據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礦保處處長魯豫川介紹,重慶在對鹽井溝化石産地的保護上,劃分了13.36平方千米的保護區范圍,保護區進一步劃分為核心區與緩衝區。在保護區內,禁止工業活動,現今已關閉了3家礦山企業。

  據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一直致力于推進生命起源探索和發現領域的相關工作。自2015年重慶雲陽世界級恐龍化石群發現以來,重慶以雲陽恐龍化石群為重點,對全市已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開展了一係列保護、研究工作,迄今已安排實施了調查、發掘、保護、研究等古生物項目30余個,取得了豐碩成果。

  該局依托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成立了“重慶市地質遺跡保護與研究”局重點實驗室,引進多名古生物學專業博士及高技能人才,組建了一支高水準的古生物專業隊伍。該實驗室于2021年獲批由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廳聯合授牌的“川渝共建古生物與古環境協同演化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這個川渝地區唯一的古生物專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成立,將進一步集聚川渝兩地古生物化石資源與人才優勢,提升科技協同創新能力,推動川渝古生物研究工作高水準發展。

  迄今為止,重慶已對雲陽恐龍化石群、萬州鹽井溝哺乳動物化石群、合川大石街道恐龍化石等開展了搶救性發掘與保護工作,對秀山、酉陽、黔江、合川、永川、渝北、大足、沙坪壩等區縣部分古生物化石資源進行了調查評價工作。目前正在實施全市古生物化石資源普查項目,力爭全面摸清重慶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分布情況。在萬州鹽井溝發掘出了大量珍貴的完整哺乳動物化石骨架,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在合川新發現並修復裝架了目前重慶最大的恐龍;在大足發現了亞洲最早的蜥腳類恐龍足跡化石。

  在雲陽縣發現了至少長達18公里的地下“恐龍化石長城”,發掘形成了迄今世界范圍內單體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墻;獲得上萬件恐龍骨骼化石,發現並命名了四個新的恐龍種類;發現並建立了一個新的恐龍動物群,填補了恐龍演化序列的空白。雲陽縣依托世界級的恐龍化石資源,已成功申報雲陽普安恐龍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目前正在傾力打造侏羅紀恐龍世界景區,建成後將有力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在酉陽發現了中國南方規模最大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群,酉陽縣依托化石資源打造的疊石花谷景區,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扶貧”的石漠化土地治理之路、綠色生態發展之路,這也是古生物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

  最近,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合作,在重慶秀山發現了志留紀魚化石動物群,是脊椎動物演化研究歷史上新的一次重大突破,為有頜類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重要實證資料,填補了“從魚到人”演化譜係上的若幹關鍵缺環。

圖為化石修復中心展出的大額牛谷式亞種骨架化石。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圖為“川渝共建古生物與古環境協同演化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化石修復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化石進行修復裝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圖為工作人員正在對化石進行修復裝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圖為化石修復中心內的工作人員在修補復制模型的一些縫隙。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圖為修復中心內的化石倉庫,這裏存放了上萬件化石標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圖為在野外工作時,研究人員對發現的化石進行三維掃描。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古生物化石是記錄了地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進化的歷史,是珍貴的地質遺跡和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産,也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最直接、最重要的科學依據。新華網 耿駿宇 攝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