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東風”吹暖大巴山——重慶開州打造魯渝協作“升級版”見聞
2021年11月24日 14:2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11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李曉婷

  我國西南腹地,綿延千里的大巴山如同大地褶皺。崇山峻嶺間,一座古老山城棲息於此。

  五年前,“東風”自齊魯大地而來,重慶市開州區與山東省濰坊市結為對口幫扶夥伴,命運的紐帶就此繫上。

  五年來,從決戰脫貧攻堅到開啟鄉村振興,開州區如何乘“風”而上?魯渝協作又將打造怎樣的“升級版”樣本?記者走進大巴山下的開州區,一睹東西協作背後的故事。

  這是10月19日拍攝的重慶市開州區竹溪鎮鄉村振興示範園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風吹“燕”來

  “蘆筍姐姐!您看這幾株蘆筍怎麼蔫了?”一大早,31歲的重慶市開州區郭家鎮團包村村民王毅便在自家大棚吆喝起來。他口中的“蘆筍姐姐”便是濰坊市農業科學院蘆筍研究所副所長李霞。

  作為濰坊市援助開州區選派的第三批農業技術人員,李霞在盛夏季節來到重慶,為當地菜農提供義務指導。依託東西協作,一大批專業人才“飛”來,為當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專業力量。今年以來,濰坊市共選派農業技術人員13人,先後組織開展義務指導活動329次,幫助開州區引進蘆筍等蔬菜新品種12個。

  走進王毅的蔬菜大棚,今年夏季種下的蘆筍新品種已長到40多厘米,明年秋天就可收穫。他小心翼翼撥弄翠綠的蘆筍,“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金貴咧,有什麼問題我第一時間就向李霞請教。”有着“蔬菜之王”美稱的蘆筍,一年種植可連續采收10到15年,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開州區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蘆筍試種成功後,盛産期按照畝産3000斤、價格每斤10元計算,每畝收入可達3萬元。”

  燕銜春泥來,人才的到來不僅帶來新品種、新技術,更為開州區廣大幹部群眾帶來新思想、新理念。

  在開州區鄉村振興局挂職已有兩年多的濰坊幹部張家斌明白,“輸血”變“造血”才是東西協作的要義。

  今年以來,濰坊市在開州區舉辦4期鄉村振興幹部培訓班,對濰坊市在現代農業發展、工業強市、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介紹,共培訓開州區黨政幹部313人;先後組織4次醫療專家義診活動、3次教師義務送課研討活動,共培訓開州區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40人。

  “濰坊以工業強市為引領,傳統和新興産業並重的路徑,以及鏈式集群、精準服務等發展模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開州區委黨校校務委員周福安説,“每次課都有收穫,濰坊的發展經驗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和思路。”

  “從農業到教育、醫療,兩地專業人才、黨政幹部觀念互通、作風互鑒、思路互學,一起把結對的手越拉越緊了。”張家斌説。

紅旗村茶園新貌。

  “哺育”變互濟

  深秋時節,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高山上的萬畝茶園雲霧纏繞,充滿詩情畫意。

  “以前種苞谷、洋芋和紅苕,根本掙不到錢。”村民蔣開洪看著家門前的生態茶園,心裏美滋滋,“現在我的5畝地入了股,還在茶園管護40多畝高山生態茶,一年能有2萬多元收入。”

  大進鎮利用濰坊市援助資金髮展萬畝有機茶園,如今茶樹茁壯生長。新産業讓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鄉鎮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越走越有底氣。

  1600多公里外的農業大市濰坊,2020年農業總産值突破千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菜籃子”。

  “‘濰坊模式’核心是農業産業化經營。”張家斌説。“開縣春橙”、生態茶園、中藥材……濰開兩地借助濰坊現代農業成熟技術優勢,通過合辦農業項目,大力發展開州區特色産業,建成魯渝協作現代農業産業園等3個現代農業産業園和163個産業基地。

  新産業建立了,兩地幹部們又有了新的考量。

  “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協作就是投資’。”濰坊挂職幹部侯建急切地敲了敲桌子説,“我們的目標就是打破這個傳統模式,打造‘升級版’魯渝協作,真正實現兩地互惠共贏。”

  地處濰坊的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電聲行業龍頭企業,市值已超千億。企業有利潤才能生存,在交通不便也沒有資源稟賦的山區,這樣的大企業能尋到怎樣的合作機會?

  在重慶開州區的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生産線馬力全開,一件件鋰電池産品在此組裝。在魯渝協作的推動下,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與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今年以來,已完成訂單近7000萬元。

  從最早的捐錢捐物,到造血式幫扶,再到共同發展,魯渝協作正從單向幫扶走向協調發展。“産業協作不再是單個企業‘進山’,而是産業鏈的協作與延伸。”開州區經信委副主任肖墻林&&。

  如今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逐漸發展為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當地近300人的脫貧人口就近就業。兩家企業以自己所處産業鏈上的優勢,在技術層面相互學習、促進,實現了企業間的訂單共享、利益共享、資源共享,有效地推動了産業鏈整體水平提升。

  “我們從原來單純的鋰離子電池銷售配套發展到如今共同研發産品,共同推進智能化生産。”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鄧平説。

  截至10月底,今年濰坊市已有37家企業到開州區實地考察,洽談産業合作事宜。

  這是6月7日拍攝的臨江鎮福德村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出山入“海”

  剝開一隻飽滿的橙子,酸甜清香的氣味撲面而來。侯建拿着來自臨江鎮福德村的“開縣春橙”向記者介紹説,“幫助開州品牌走出大山,走進濰坊市民乃至全國人民家中,才算這‘東風’吹對了地方。”幾位濰坊挂職幹部跟着頻頻點頭。

  今年10月,重慶開州幫扶産品推介會暨重慶開州消費特産專館開業儀式在壽光市舉行。“現在線上線下都可以買到開州區特色産品。”開州區鄉村振興局社扶科科長孫傳建笑意盈盈。

  濰坊市充分利用濰坊消費扶貧館、中國西部消費扶貧中心開州館等平台,今年以來幫助開州區銷售特色産品2986萬元。“今年我的農産品賣了4.3萬元。”開州區鎮東街道金果村農戶彭世國説。

  濰百集團、壽光全福元集團等20余家企業,與開州區50余家生産企業、合作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銷售幫扶地區産品1.5億元,帶動425家企業實現利潤增長。

  “這橙甜得很!”濰坊市民韓曉萍買了些“開縣春橙”回家。“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支持兩地的協作工作,希望重慶的産品越賣越好!”韓曉萍説。

  目前,“開縣春橙”已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達34.5億元。“開縣木香”“開州香腸”“南門紅糖”等品牌也逐步走出大山。

  強力推介特産之外,兩地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深化文旅領域合作。

  以直播形式帶領網友泛舟漢豐湖,推介本地文化美景;邁步夜市“玩轉舉子園”,帶領網友“淘貨”文創非遺産品……在去年舉辦的“曬旅游精品·曬文創産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中,兩地協作通過各類網絡平台推出了帶貨直播活動,對開州區景區門票、文創産品、旅游商品進行推介。

  “開州人民熱情、耿直、樂觀,大山並沒有擋住他們的思想和步伐。”張家斌説,“這讓我十分感動,也更加迫切地想看到開州越來越好。”

  “濰坊市將繼續在資金支持、人才支持、産業協作、勞務協作、消費協作、結對幫扶等領域加大力度,推動濰開協作結出纍纍碩果。”侯建&&。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