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21日電(陳蒙 邵以南)21日上午,重慶兩江新區舉行全球“雲引才”專場直播活動,這是2021重慶英才大會的主要線上活動之一,也是兩江新區今年規模最大的一次線上集中引才動作。據統計,直播期間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萬人,活動上線5天來,總計收到15萬餘份人才簡歷。

兩江新區組織人事部部務會成員、人才中心主任張健源(右)推介兩江新區。新華網 邵以南 攝
此次“雲引才”專場直播,兩江新區邀請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代表,他們紛紛“帶崗、帶薪、帶機會”而來,通過直播鏡頭向全球人才發出邀請:“歡迎到兩江新區興業發展”!
作為重慶近年備受關注的校地共建科技創新&&,位於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是英才大會的“常客”。今年再度參會,該中心通過兩江新區全球“雲引才”專場直播一口氣發布了174個崗位需求,涉及高層次人才崗、博士後崗、科研崗、工程崗、實驗崗等。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人事幹事楊茉莉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人事幹事楊茉莉介紹,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按照“院士領銜,團隊落地,屬地發展”的建設模式建設科技創新&&,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孵化和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重點圍繞現代兵器、先進車輛、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化和大數據、新材料五大優勢學科,匯聚了各路人才,目前已建成十大科研&&。截至11月,人員規模已超過400人。目前創新中心招聘的崗位有高層次人才崗、博士後崗、科研崗、工程崗、實驗崗。

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呂佩環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呂佩環介紹,重慶海潤綠色科技集團是專注於室內空氣環境與綠色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國家重點“雙高”“雙軟”企業。多年來,海潤堅持自主技術引領我國醫療建築通風行業和綠色醫院的發展,截至目前,海潤已形成以室內健康環境與新能源利用為核心的主營業務體系。此次進行“雲引才”,公司提供5個崗位,分別為産品總監、自控設計工程師、自控電氣工程師、樓宇自控工程師、文案策劃,希望天下英才積極加入。

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呂林彬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呂林彬介紹,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聚焦超聲治療領域基礎研究、設備開發、生産製造、臨床方案、培訓支持、市場營銷、售後服務於一體的醫療設備和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在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聲消融手術(FUAS)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研製出我國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醫療器械海扶刀。此次活動帶來了高級軟體架構工程師、醫學影像及數據算法研究員等崗位。

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人力專員曹江蘭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人力專員曹江蘭介紹,哈工大重慶研究院是重慶兩江新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建立的事業單位性質的綜合性研究院,也是哈工大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地方研究院。重慶研究院依託哈工大的&&資源、人才資源和成果資源,主要圍繞汽車與新能源、智能化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環保應急等領域15個科研方向加快創新研究院建設。研究院已成功申請博士後工作站,計劃招聘20名博士後,在研究院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優秀的科研型人才、管理類人才助力,機械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等職位虛位以待,歡迎各類人才加入。

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綜合部管理部副主任葉永姣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綜合部管理部副主任葉永姣介紹,2020年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主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等項目,通過自主孵化、企業合作、引入投資等方式幫助高校內的技術産業化,幫助企業進行科技攻關,為各類人才提供教育培訓資源和服務。研究院目前已孵化十余個項目,聚集了一批國內頂尖高校的人才,需要計算機軟體方向博士後、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智匯兩江創新研究院産業研究員、項目主管等人才,誠摯邀請各位英才加入。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許盛華介紹崗位需求。新華網 邵以南 攝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許盛華介紹,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集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與封裝測試於一體的功率半導體IDM企業,公司IDM模式具有內部資源快速整合優勢,從芯片設計到成品製造所需的時間短,新産品開發周期快,同時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高效的特色工藝定制。器件研發工程師、工藝整合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測試工程師、IT工程師等崗位歡迎大家加入。
除了亮相直播的6家,參加此次活動的用人單位還包括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長安民生物流、盛寶金融、迪納利醫藥、摩方精密等71家,提供崗位近6000個。
“98%的崗位年薪超過10萬元。”兩江新區組織人事部部務會成員、人才中心主任張健源介紹,其中10-30萬元的崗位約4300個,30-50萬元的近1300個,50萬元以上的也有近300個,而最高年薪可達百萬以上。兩江新區提供了線上視頻面試等服務,為用人單位和人才搭建對接“橋梁”,並通過意向邀請和定向簡歷推送等舉措,促進人崗精準匹配。
各路人才何以紛至沓來、築夢兩江?張健源給出了四條理由——
機會多。兩江新區是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經過10餘年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矚目的投資熱土、創新沃土和人才樂土,擁有一大批人才發展&&、創新創業&&。
政策優。兩江新區“人才十條”政策實行同市級政策的疊加,實現了從青年人才到頂尖人才的全覆蓋。比如:對企業認可的本科以上優秀畢業生,可享受1萬元以上的安家補助,對特別優秀的一流科學家及團隊,最高資助可達1億元。
服務好。兩江新區率先打造了“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兩江英才薈。在這裡,可以為人才線上線下提供戶籍、檔案、職稱等25項“一窗辦理”的服務,切實讓人才來到兩江,辦事找得到門、發展摸得到路、解困尋得到家。
生活美。兩江新區具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優勢,産城景相生相融,宜居宜業、宜樂宜游。
近年來,兩江新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兩大”定位、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和高品質生活示範區“兩高兩區”目標,堅持以&&“聚”人、創新“引”人、服務“留”人,奮力走好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之路,努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數據顯示,兩江新區創新創業人才50余萬人。
“英才通道”:
http://www.qianmoqi.com/zhiwei/public/liangjiang2021/index/zhaopin.html
直播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