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實時掌控城市運行狀況、百姓指尖“秒辦”政務事項、工業機器人在工廠“挑大梁”……近年來,在大數據智能化妙筆“點染”下,昔日“打工第一縣”的重慶開州區正徐徐展開一幅“智慧化”的圖景,一座“智慧之城”加速崛起,成為三峽庫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從“打工第一縣”到“智慧之城”的“蝶變”,背後正是以大數據智能化為經濟社會賦能的探索。作為擁有170萬人口的開州區,常年有60多萬人口外出務工,被稱為重慶“打工第一縣”,由此催生了發達的勞務經濟,但另一方面本地産業創新活力不足,發展亟待破題。為此,近年來開州區抓住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機遇,推動工業企業智能化升級,帶動産業能級提升;並加快打造“智慧之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改善邁向“智慧化”,由此城市魅力明顯提升、百姓生活愈加舒心。

開州區的重慶天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檢查自動化中藥材生産流水線的控制設備(2020年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一屏管全城,“智慧之城”雛形初顯
危險源出現異常立即報警、120車輛信息實時追蹤、珍稀動物實時監測……在今年才投用的智慧開州大數據運營中心,城管、應急管理、交通、林業等部門數十項業務均被集納到一塊大屏,信息一目了然,報警信息實時響應,指揮調度高效簡便。
“作為開州區的‘城市大腦’,這裡聚集了開州區所有的城市‘儀表盤’,共接入公安、城管等24個系統,實現一屏管全城,城市管理大幅提高效率。”開州區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於集成了全息投影、數字雷達互動、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急指揮調度正從過去“看地圖、畫圈圈”走向可視化、智能化。開州區大數據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松告訴記者,應急指揮調度實現了基礎信息“一張圖”、指揮協同“一體化”、應急聯動“一鍵通”等功能。“如8月出現的強降雨過程,應急部門通過平台及時響應,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調度指揮,效率顯著提高。”陳松説。
打造“城市大腦”、搭建“數字化”底座,只是第一步。隨着“智慧之城”加速推進建設,開州區還加快推動大數據“聚通用”,加速構建“雲聯數算用”全要素集群。
“目前,我們構建了一雲承載的雲平台服務體系,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比例100%,並建成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系統。”開州區政務管理辦副主任崔瑩説,作為智慧城市“內核”的數據,正成為城市管理的重要要素,數據的持續交互、應用,正不斷賦能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諸多領域。
以政務服務為例,開州區依託重慶“渝快辦”移動政務服務平台,升級拓展了“渝快辦”政務服務平台開州板塊,新增微信大廳、VR應用、協同審批等特色創新功能30余項,可滿足逾10萬用戶同時辦理事項。數據無形“奔走”之間,百姓指尖就能“秒辦”大量事項。數據顯示,開州區級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超過97%,網上可辦率超過91%。
“去陳出新”,智能化助力産業“躍升”
記者採訪了解到,前些年,開州存在一批煤炭、紙廠、磚廠等企業,不僅不符合未來産業發展方向,而且不少企業的生産經營本身已經難以為繼,由此開州産業發展遭遇“陣痛”。
必須要“去陳出新”,打造新的增長點——開州區果斷淘汰關閉了小水泥、小紙廠、小煤礦、煙花爆竹、燒結磚瓦窯等84家落後産能企業,先後出清規上僵屍企業43家。與此同時,抓住重慶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相關産業的機遇,開州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居、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産業強化招商引資,一大批相關企業紛至沓來,形成産業集群。
以電子信息為代表,開州先後引進了任達通科技、名赫電子、頤高數字、智客物聯等企業34家,紫建電子在創業板上市,德凱實業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和重慶市“隱形冠軍”。
在重慶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車間,只見産線一片忙碌,十多&自動捲繞機緊張作業,機械臂也有序運轉。“我們在産品研發和生産環節同步實施智能化升級,今年推出的快充高端産品受到市場熱捧,同時智能化改造也讓産線效率提升三四成。”紫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梅紅建告訴記者,多重因素作用下,如今企業成長為穿戴設備鋰電池行業內領先企業。
像紫建電子一樣,開州持續推動存量企業加速“煥新”。“開州相對偏遠,産業要素集聚難度較大,盲目上馬智能産業等‘高大上’産業不切實際,做好存量企業智能化升級更顯重要。”開州區經濟信息委副主任顏林説,大數據智能化對開州區工業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凸顯,37家實施了數字化裝備改造升級的企業平均提升産能20%以上。今年上半年開州區規上工業産值同比增長33.5%,工業增加值增長19.3%。
直擊痛點,智能化為生活解憂添彩
建設“智慧之城”,關鍵在於推動智能化應用為百姓生活解憂、添彩。作為地處三峽庫區和秦巴山區的區縣,開州區財政實力有限,部署智能化應用難以“面面俱到”。為此,開州着重在市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痛點”發力,加快開發應用“智慧生活”的步履不停。
借助一個微信公眾號,“智慧停車”正成為開州人新的生活方式。市民王德祥每天開車出門前,都會通過“開州智慧停車”公眾號查詢停車場是否有空余車位,隨即通過地圖導航App前往停車場,並在手機上查看路況信息。
“過去城區經常堵車,停車場一位難求。現在有‘智慧開州停車’,我們停車的煩惱少了。”王德祥説。
開州區政務管理辦副主任崔瑩介紹,為解決“停車難”這一痼疾,開州區相關部門梳理了全區20多個停車場、近7000個停車位,精心打造了停車誘導系統,大大便利了市民群眾停車、出行;通過集納出行及車位數據,也有效便利了交通管理部門的管理與決策。
以大數據智能化為生活添彩,近年來像“開州智慧停車”這樣的智能化應用還有很多,智慧醫療、智慧醫保、智慧教育等多個便民惠民示範項目,正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小的“健身”也變得更加“智慧化”。在開州區多座廣場,智能健身設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體驗“打卡”:電子顯示屏實時記錄運動頻率並可語音播報、運動步數兌換為充電時長可為手機充電、健身器材頂部太陽能板收集能量供照明使用……
開州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人&&,以應用為導向,未來開州還將持續打造“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在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數字娛樂體驗等多方面場景發力,推動更多的“智慧生活”模式惠及百姓。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