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從團年飯的“醬肉大包”看瓦屋村之變
2024年02月07日 09:55 來源: 新華網

2月5日,橋頭鎮瓦屋村年味兒濃。新華網 翟亦平 攝

  新華網重慶2月6日電(李元元 李海嵐)臘月二十六,離除夕團年夜還有四天,重慶石柱縣橋頭鎮瓦屋村的100多位村民已然進入過年的喜慶氛圍,在陶然居瓦屋小鎮歡聚,吃團年飯、跳擺手舞,提前過熱鬧年。

  當天的團年飯裏,既有瓦屋村傳統美食“土家扣碗”,也有外來新菜“醬肉大包”。團年飯別樣菜式背後,折射出瓦屋村近年之變。

橋頭鎮瓦屋村100多位村民歡聚吃團年飯。新華網發(譚艷波 攝)

  “這兩年,我們瓦屋村變化大得很喲!”一邊吃着醬肉大包,一邊感嘆家鄉變化,53歲的當地村民馬培春滔滔不絕。

  在她的口中,過去的瓦屋村貧窮落後,了無生趣。“又是土泥巴路,又是土泥巴屋,到處都是灰塵撲撲的”“我們在屋裏無所事事,一天就是打牌,從街頭打到街尾,久了很沒得意思”……

  “現在不一樣了喲,我們村成了旅游景區,瓦屋村變成了瓦屋小鎮,路變寬了,房子翻新了,村子乾乾淨淨的,一下子亮起來了”“往年只有出門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有事兒做有奔頭”“這兒也是風景,那兒也是風景,很多外地人來我們這兒耍喲”……

  侃侃而談的時候,馬培春的眼睛裏總是泛着光,一句句質樸的語言從她口中説出來,全是對當下家鄉的稱讚。末了,還不忘幽默地誇一句團年飯的新菜醬肉大包,“這個包子很好吃,可惜就是胃小了點。”

2月5日,橋頭鎮瓦屋村新年文藝匯演及煙花表演。新華網發(譚艷波 攝)

  在瓦屋村,説起醬肉大包,就不得不説起餐飲企業陶然居——醬肉大包是陶然居的經典菜式,這一場熱鬧的團年飯也是陶然居送給瓦屋村民的新年禮物。

  2022年,重慶市餐飲商會會長、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來到橋頭鎮,在這裡開啟了“萬企興萬村”試驗田。

  她在瓦屋村收儲農房24戶、閒置房屋60余間,流轉土地3000余畝,打造了涵蓋農業觀光、特色餐飲、高端民宿、手工作坊、消費購物等於一體的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綜合體。

橋頭鎮瓦屋村新面貌。新華網 翟亦平 攝

  2023年11月,陶然居瓦屋小鎮正式啟用。曾經的豬圈變身漂亮的茶室,閒置的農房成為搶手的民宿,碎石小路、青瓦土墻散發出濃郁土家風情。

  “我們根據示範基地、生態民宿、特色餐飲、藝術工坊等不同的業態特點,構建了土地流轉、股權分紅、代收代銷等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嚴琦介紹,通過這種利益聯結機制,瓦屋小鎮4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5萬元。

  數據顯示,2023年橋頭鎮吸引58家企業落戶,完成招商引資1.5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新範例、企業投資的新熱土、鄉村旅游的新地標。

橋頭鎮瓦屋村民宿。新華網 翟亦平 攝

  “當前,我們正在建設瓦屋村非遺豆瓣産業示範基地,改造升級馬鹿村高山土家松木臘肉加工廠,以及200人的會議室和60個房間的民宿二期等産業項目,力爭3月底前全面完工。”嚴琦&&,“這些都將成為橋頭鎮振興的新動力源。”

  橋頭鎮坐擁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山水相連,風景秀美。正如馬培春口中的那一句“都是風景”,如今的橋頭鎮瓦屋村已成為嚴琦在推介時常説的“值得你打卡留戀的地方”。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