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2月5日電(葛琦)“王婆婆,這段時間身體怎麼樣呀,有沒有哪不舒服的?”春節前夕,鄉村醫生鐘瑞錦開啟了新一輪上門問診,了解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近況,讓村民們安心過個健康年。
今年57歲的鐘瑞錦是重慶市黔江區馮家街道中壩居委衞生室的鄉村醫生,自1982年接替父親成為當時村衞生室唯一的醫生以來,鐘瑞錦一幹就是42年。
中壩社區由四個村合併而來,早年間每個村均有兩名醫生,如今只剩鐘瑞錦還在堅守一線。作為當地唯一的鄉村醫生,鐘瑞錦負責6個村民小組3081名村民的疾病診療、衞生管理、健康檔案等工作。他同時還是1600名村民的家庭簽約醫生,定期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對簽約村民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管理。
由於只有一個人,鐘瑞錦的電話全年24小時待機候診,即使春節也未曾懈怠。面對其他人的不理解,鐘瑞錦常説:“村民生病哪分時候?”
中壩社區被大山一分為二,過去到山對面出診只有一條土路,赴遠一些的村民家一走就是兩個小時,遇到下雨更是泥濘不堪。由於兒時身患小兒麻痹症,鐘瑞錦左腳變形,行走不便,即便如此他也毫無怨言。
隨着鄉村道路修整硬化,為了方便上門問診,鐘瑞錦的出行方式不斷升級,騎爛了的兩輛自行車、兩輛人力三輪車和兩輛電動三輪車成為他行醫路上的最美印跡。2020年,鐘瑞錦榮獲“重慶市最美鄉村醫生”稱號。
與交通工具一同升級的還有鄉村衞生室的醫療條件,從最初只有一個體溫計,到如今可以進行理療、殘疾人康復等,鐘瑞錦見證了鄉村醫療條件的改善。“我現在更多負責的是公共衞生回訪、基礎診療等工作,病情複雜的患者可以直接去馮家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診,或者前往黔江城區的三甲醫院,區、鄉、村三級衞生服務體系能夠更好地滿足村民健康需求。”鐘瑞錦説。
從醫42年來,鐘瑞錦從不收取一分錢出診費,村民身體健康就是對他最大的慰藉。“我接診時間最久的是一位肺氣腫患者,從他8年前出院開始,我就時常上門幫他進行日常檢查、打針等。作為小兒麻痹症患者,我深知患病的痛苦,8年間他頑強的生命力也在不斷激勵我前進。”鐘瑞錦説。
時光荏苒,再過幾年鐘瑞錦就要退休了,但他心裏始終放不下這些需要長期家庭護理的患者。“只要還有村民需要我,我就會在鄉村衞生室一直堅守下去。”鐘瑞錦説。

作為1600名村民的家庭簽約醫生,鐘瑞錦正在查閱簽約村民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時回訪。新華網 彭博 攝

春節前夕,鐘瑞錦上門為村民測量血壓,並叮囑節日期間注意事項。新華網 彭博 攝

鐘瑞錦正在為村民配藥。新華網 彭博 攝

上門問診期間,鐘瑞錦向村民宣傳公共衞生知識。新華網 彭博 攝

從醫42年來,鐘瑞錦從不收取一分錢出診費,村民身體健康就是對他最大的慰藉。新華網 彭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