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時節如何禦寒防病?國家衞生健康委詳解冬季“健康密碼”-新華網
2025 11/22 09:32:37
來源:新華網

小雪時節如何禦寒防病?國家衞生健康委詳解冬季“健康密碼”

字體: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小雪時節如何禦寒防病?國家衞生健康委詳解冬季“健康密碼”

  新華社記者李恒

  11月22日將迎來小雪節氣。隨着小雪的到來,北方寒風漸起,南方陰冷潮濕,冬季健康話題成為公眾關注焦點。如何在寒冷季節養生防病?2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以“時令節氣與健康”為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專家進行解答。

  養生在於“藏”中求“動”

  中醫常説“冬主藏”,在小雪節氣如何有效“藏”住身體能量?

  “冬天應順應自然,把身體的能量好好地收藏、儲蓄起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張立晶建議,冬季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消耗陰血與陽氣;情志上可通過按摩內關穴、神門穴安神定志;運動宜選太極拳、八段錦等和緩方式,避免大汗淋漓;飲食上可適量食用溫性、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還可適當食用核桃、栗子等。

  針對“冬季宜靜不宜動”的説法,張立晶&&,“冬藏”不等於“冬僵”,合理的運動是“藏”中求“動”。完全靜止會導致人體氣機鬱結、氣血運行遲緩,反而會削弱身體的陽氣和衛外防禦功能,使人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襲。

  午睡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如何科學午休?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孫偉建議,午餐後半小時到下午3點之間,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設定20分鐘左右鬧鐘,進行短暫小憩。午休時,不要強迫自己一定要睡着。如果睡不着,平靜地閉目養神,也能讓大腦得到休息。

   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專屬”

  一些人認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病”,與年輕人無關。事實真如此嗎?

  “心血管疾病不是純粹的‘老年病’,中青年也應提高警惕。”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楊偉憲説,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形成過程可能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

  專家&&,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常見危險因素外,長期熬夜、高油高鹽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壓力過大、肥胖等因素都會導致脂質在血管壁沉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即使是年輕人,其血管也可能已經有明顯的斑塊了。

  出現哪些“預警信號”需引起注意?楊偉憲説,胸前區悶痛、緊縮感、燒灼感、擠壓感等,要警惕有心肌缺血情況的發生;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並且伴有心悸、呼吸困難、頭暈、大汗、極度乏力等不適,可能是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應及時就醫。

  警惕呼吸道傳染病

  隨着各地陸續進入冬季,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更易高發。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彭質斌&&,現階段檢出的病原體都是常見的已知病原體,沒有發現由未知病原體及其導致的新發傳染病。

  “當前,全國流感活動已進入較快上升期,多數省份的流感活動水平已到中流行水平,個別省份甚至已達高流行水平,全國報告的托幼機構、學校流感聚集性爆發疫情增加,5至14歲病例組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比其他年齡組要高。”彭質斌介紹。

  專家建議,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從而減少感染、發病以及發生重症的風險。如果已經出現了流感樣症狀,在沒有確診、自行痊癒後,也建議接種流感疫苗。

  如何區分普通感冒和流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宋蕊&&,普通感冒是一種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癢等,全身症狀較輕,一般為散發病例,病程相對較短,大多在1周內就能明顯緩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往往來勢較急,常以發燒、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狀為主。

  專家建議,患普通感冒後,如果症狀輕微、食欲正常等,可在家休息、多喝水、對症處理,選擇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診斷為流感,應儘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糾錯】 【責任編輯:杜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