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孔令佳 朱旭彤)晴空萬里,微風輕拂田野,冬日的北京通州區永樂店鎮西槐莊村一片生機盎然。一連片的蘿蔔種植大棚裏,綠油油的蘿蔔纓子一片連着一片,像一張張綠色地毯。這片充滿活力的農田背後,是科技小院帶來的産業革命。2024年,西槐莊村僅蘿蔔單品銷售額就達110萬元,全年農産品總銷售額突破152萬元,成功摘掉“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讓高品質農産品從田間地頭走進尋常百姓家。
西槐莊村的轉變,始於科技小院的“扎根”。作為永樂店鎮重點打造的農業科技服務平台,西槐莊科技小院不僅挂着“北京科技小院”“通州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的標牌,更以“田間實驗室”的姿態,把技術服務送到農戶身邊。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與小院深度綁定,從蘿蔔選種、種植管理到品質提升全過程介入。通過實驗數據記錄土壤肥力變化,現場講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導農戶優化灌溉和施肥節奏,甚至針對市場需求推廣“冰淇淋蘿蔔”等特色品種,讓傳統種植從“憑經驗”轉向“靠科技”。
“種出優質蘿蔔,拓展玉米、西瓜等作物,核心是靠科技小院的賦能。”永樂店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張立平&&,此前,西槐莊村是集體經濟薄弱村,科技小院進駐後,鎮政府統籌農業、規劃、宣傳等多部門資源,注重技術、資金、市場的全産業鏈保障。從人才培養、技術引進到産品銷售,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保障。
此外,鎮政府聯合通州區融媒體開展電商直播,既拓寬銷路,又打響“西槐莊園”品牌,讓當地農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2024年,隨着哈密瓜、富硒小麥種植技術的引入,“西槐莊園”産品矩陣進一步豐富,村集體經濟實現跨越式增長,“西槐蘿蔔”成了“金蘿蔔”。
“在田間實踐比實驗室更有收穫。”中國農業大學駐院碩士研究生卞浩天説,團隊通過分析數據、優化種植方法,幫助西槐莊提升蘿蔔、紅薯等作物産量,“看到農産品的收成越來越好,‘西槐莊園’的蘿蔔變成城裏的‘俏貨’,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西槐莊科技小院已成為永樂店鎮優質農業發展的“樣板間”。“西槐蘿蔔”成為區域農業名片,其“高校+政府+村集體”的協同模式,更為周邊村落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在科技賦能下,越來越多鄉村正沿着這條“科技興農、産業富民”的道路,讓更多優質農産品走向市場,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