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數”而行 | “數字中軸”賦能文化遺産 助力北京中軸線傳承煥新-新華網
2025 09/17 08:53:46
來源:新華網

向“數”而行 | “數字中軸”賦能文化遺産 助力北京中軸線傳承煥新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胡傲霜 劉文敏)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數字中軸”大型城市文化保護數字化應用成功入選“北京數字經濟十大標杆應用”,成為借助數字技術推動文化遺産保護、活化與傳承的典範案例,不僅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提供關鍵支撐,也為超大型文化遺産的數字化保護與活化提供了“北京方案”。

  北京中軸線申遺是一項系統性文化工程,在推進過程中面臨公眾參與難、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與活化等系統性難題。2021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啟動“數字中軸”項目。據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産品總監、“數字中軸”項目産品負責人李超群介紹,項目圍繞數字化保護、活化與傳承三大維度展開,通過游戲科技、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構建起超大規模城市歷史景觀的數字鏡像。

  在技術實現層面,項目團隊攻克了超大規模城市景觀復刻的技術難題。通過國産自研PCG(程序化內容生成)引擎與AI生成技術,高效完成了包括30萬株植被、220萬棟建築在內的遺産緩衝區建模;對先農壇、萬寧橋、鐘鼓樓等核心遺産點,採用毫米級高精度掃描與手工建模,真實還原建築細節。“相較於傳統測繪方式,效率提升達數十倍,原本需耗時半年的緩衝區建模工作,如今僅需數天即可完成。”李超群説。

  作為項目的亮點成果,基於雲游戲技術打造的“數字中軸・小宇宙”沉浸式體驗産品成為超大型城市歷史景觀數字再現平台,用戶無需下載大型應用,通過雲上中軸小程序即可漫游7.8公里中軸線,跟隨數字人導覽體驗“雍正帝先農壇親祭圖”“鐘鼓樓鳴鐘”等歷史場景,實現“寓教於樂”的文化傳遞。

  在推動公眾參與方面,項目創新設立“數字打更人”機制,一年來,該機制已吸引近3萬名志願者參與,累計提交巡檢圖片超16萬張。志願者可通過“雲上中軸”小程序上傳建築風貌、環境變化等影像資料,數據實時接入遺産監測平台,極大拓展了文化遺産保護的公眾參與路徑。

  此外,項目還建成包含三維模型、音頻、視頻等多模態數字資源庫,並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資源的安全開放與授權。目前這些數字資産已應用於《和平精英》《天涯明月刀》等游戲場景,以及線下VR展覽、文創開發等領域,觸達用戶數千萬人次,初步形成“文化資源—數字資産—産業應用”的價值轉化循環。

  李超群&&,“數字中軸”項目是“科技向善”理念的具體實踐,未來將繼續深化數字技術在考古研究、保護修復、文化傳播等環節的應用,為文化遺産可持續傳承探索創新路徑。隨着“數字中軸”模式的推廣,不僅助力了北京中軸線申遺,也為全球超大型文化遺産的數字化保護貢獻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與解決方案。

 

【糾錯】 【責任編輯:楊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