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無事不擾,更向前一步——在服貿會上“解鎖”北京服務-新華網
2025 09/16 09:20:4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要無事不擾,更向前一步——在服貿會上“解鎖”北京服務

字體: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再次讓“服貿”成為熱詞。

  全球服務貿易的核心是“服務”。想要暢通“服貿”生産、傳遞、消費的全鏈路,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硬支撐”。當全球服務貿易規模最大的綜合展會遇上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北京服務”,記者一路走、一路聽、一路記,在“無形”的碰撞中感受到有形的溫度。

  解密超大城市治理的“三大件”

  從今年服貿會北登陸廳往裏走,位於3號館的“北京服務展”映入眼簾。屏幕上,“京辦”政務數據正實時躍動。

  “京辦”由北京市牽頭,京東雲技術支持打造,是北京市面向政務工作場景,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辦公平台和政務辦公系統的統一入口。

  “作為超大城市,北京在城市運行和管理中經常面臨上下貫通、橫縱協同的交叉辦公需求。依靠傳統工作方法,難以打破條塊壁壘,‘京辦’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京東科技副總裁王濤説。

  目前,“京辦”已覆蓋北京全市16+1個區和114家市級單位,當前註冊用戶50.8萬人,市級單位日均活躍度穩定在80%以上,成了政務辦公人員離不開的線上“大管家”。

  京東科技項目人員孫宇航告訴記者,“京辦”上的政民互通功能是給基層工作者減負效果最明顯的應用之一。以前社區工作者完成探訪回到辦公室,要把紙質信息逐條錄入電子錶格,再通過社區、街鄉鎮、區級上報,不僅效率低,到市裏匯總也慢。

  “現在有了‘京辦’,市裏下發探訪任務,區級、街鄉鎮逐級分派,相關信息會像‘任務線索’一樣推到社區工作者終端,上級部門實時看進展。”孫宇航説。

  “京辦”提升政務效率、“京通”便捷民生辦事、“京智”輔助決策治理,這“三大件”組成的“三京”平台,已是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關鍵應用。

  對企業“無事不擾”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長的“土壤”,但一段時間以來,“頻次高、效率低”的行政檢查,成為企業發展的“痛點”。

  展館內,一套已在北京全市落地的優化綜合行政執法解決方案讓人眼前一亮。記者在現場模擬執法流程發現,只要掃描企業紙質營業執照上的二維碼,執法終端就能快速獲取與企業相關的信息條目。

  這套系統,還與北京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設立的企業“無事不擾”清單對接。新源勁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全彩光伏研發生産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技術負責人張建南對監管模式的變化感觸很深。

  “以前平均每個月要迎接一兩次檢查,市場監管、生態環保、消防等部門都來過,各職能部門都要派人對接;趕上節前節後,檢查頻次更高,容易影響生産進度。”張建南説。

  現在,執法人員選擇綜合執法,一起上門。掃描企業營業執照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提示:“該對象已被標記為‘無事不擾’企業,請確認是否關聯檢查。”如果後&能夠聯網監控獲取數據,就不再開展現場檢查。自從新源勁吾納入“無事不擾”清單,半年裏只接受過一次線下聯合檢查。

  “無事不擾”“綜合執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像空氣一樣,在企業合規經營時“無感存在”,出現風險時“精準現身”,北京市監管部門會通過綜合研判會商,將信用好、風險低、合規度高的企業納入清單;同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一旦企業違反守信承諾、出現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就立即被移出清單,這是通過“正向激勵+反向約束”引導企業做好自我管理。

  服務“向前一步”讓群眾可知可感

  每年服貿會,搭乘地鐵參會都是觀眾的首選。不少乘客發現,雖然北京是全國城市軌道交通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但越來越多人願意適時放慢腳步,買一捧鮮花、品一杯咖啡……

  這些織補而來的小微消費場景,給人的幸福感很“更走心”。這背後,是北京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很上心”。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群眾反映,北京地鐵站恍若“商業荒漠”,一些老舊站&設計時沒有預留商業空間,企業想在車站裏辦經營執照情況特殊,也不容易。

  準確掌握群眾痛點和政策卡點,行政部門主動“向前一步”。一方面探索落實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規定,支持由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先出具住所證明文件,為地鐵站&開辦餐飲網點提供政策支撐。

  另一邊是探索落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優化消費領域企業準營制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食品經營許可開展遠程核查。

  在北京地鐵3號線、12號線兩條新線開通之日,與地鐵列車呼嘯聲一同響起的,還有吐司店、咖啡連鎖店同步開業的喧囂。企業負責人閆朝陽至今感慨:“我們當天提交線上申請,當天就收到遠程核查通知,沒多久就收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便利跨境支付和外籍人士在京出行體驗,北京率先上線持境外銀行卡乘地鐵“拍卡過閘”;着力打造“全環節、不見面、零成本”的外資企業開辦模式,率先實現外資企業“動動手指就能辦”;持續更新北京市産業地圖,便利查詢“北京有哪些産業、分佈在哪”……

  有為政府“現身”,打破審批壁壘,釋放商業活力,惠及群眾一片。新設企業數量是反映市場活力和政策環境的重要指標。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鑫介紹,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設企業近15萬家、同比增長約二成,新設數量達歷史同期峰值。這背後,“北京服務”功不可沒。

  每一步探索,都“點”在群眾可知可感處。在服貿會舞&,“北京服務”值得被更多人看見。(記者烏夢達 張驍)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