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張勇:路縣故城遺址一館一園今年開放-新華網
2025 01/14 14:56: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張勇:路縣故城遺址一館一園今年開放

字體:

供圖/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

  昨日(13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黨組成員,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勇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備受關注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將於今年開放運營,為北京新添一座“沒有圍墻、全時開放”的公園。未來,公園將提供智慧導覽服務,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游覽遺址公園。

  此外,今年市屬公園將啟動一批標誌性古建保護修繕項目,計劃完成頤和園清華軒院、長廊彩畫保護修繕,天壇皇穹宇院落東西配殿、琉璃門保護,北海及團城—小西天建築群等保護修繕,北海白塔及善因殿保護修繕也將啟動前期研究工作。

  談新建公園

  游客線上線下同步游覽遺址公園

  記者:備受關注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目前建設進展如何?

  張勇: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作為再現漢代縣級治所規制及格局的考古遺址公園,擁有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今年,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將以“一館一園”組合形式開放運營,為公眾提供一處集文化研究、考古體驗、科普教育、休閒游憩等功能於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目前,博物館和周邊配套道路、停車場正在建設中。

  記者: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有什麼特色?

  張勇:從籌備開放起,我們就以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目標,邀請專業機構和各領域專家組成智庫,指導籌備開放全過程。園內十幾處景觀節點,公眾可在園中體驗漢代人制陶、酒肆、食店、茶坊等社會生活場景。

  同時,開展文化創意産品開發、整體空間設計、特色活動策劃,將文化傳承與服務功能相結合,打造文化+生態的服務模式,為公眾提供茶飲、書吧、簡餐、自動售賣、文創産品等配套服務。遺址公園配套建設的博物館將以基本陳列和考古遺址的展示方式,向觀眾介紹路縣故城的前世今生。

  值得一提的是,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植被豐富、沒有圍墻、全時開放,開放面積近68公頃。未來,公園將提供智慧導覽服務,通過園區導覽、路線講解、文物百科等板塊,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游覽遺址公園,擴大文化傳播半徑。同時,還會補充科普導覽牌示、增設自動售賣設施、優化游覽線路,進一步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為公眾提供貼心周到的優質服務。

  談古建保護

  推進北海白塔保護修繕前期研究

  記者:去年“中軸游”持續升溫,市屬公園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做了哪些努力?

  張勇:頤和園、天壇作為世界文化遺産,是各地游客參觀游覽北京的“地標”。去年暑期,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到中軸線上的歷史名園打卡游客明顯增多,天壇、景山、中山公園迎來新一輪游覽高峰。

  為助力中軸線申遺,過去一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歷史名園保護,組織天壇、中山、景山等市屬公園完成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相關任務,跟進做好文化挖掘展示、環境整治提升等後續工作,完成天壇南門架空線纜入地,全方位展示中軸風貌。

  近年來,我們在各方支持努力下,通過文物騰退、保護利用、修繕和景觀恢復,將中軸線上的市屬公園文物保護區開放面積擴大近9.2萬平方米,以恢弘的歷史原貌、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來豐富公園中的歷史文化體驗,增強人民群眾游園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在古建築修繕和預防性保護等方面,還有哪些亮點?

  張勇:在古建築修繕方面,去年我們完成了香山碧雲寺、頤和園樂農軒及紫竹院行宮修繕,統籌推進頤和園蘇州街景區、清華軒院保護修繕及長廊彩畫保護修復工作,累計修繕文物建築27座,修繕面積達4040.18平方米。

  在古建築預防性保護方面,總結近年來的工作經驗,摸索預防性保護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逐步加大預防性保護的比重,在古建還未形成病害或病害之初就採取措施予以處置,及時排除文物病害,減少修繕頻次,延長修繕周期,使文物得到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同時,加強陶瓷修復室建設,推動雲藏品管理平台等數字化技術應用,持續開展文物古建預防性保護監測,大力改善文物保藏環境。

  記者:今年市屬公園有哪些修繕保護計劃?

  張勇:我們將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平,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提供高質量文化供給,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今年,標誌性古建保護修繕及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亮點頻頻。計劃完成頤和園清華軒院、長廊彩畫保護修繕,天壇皇穹宇院落東西配殿、琉璃門保護,北海及團城—小西天建築群等保護修繕,推進頤和園聽鸝館、蘇州街景區、無盡意軒院等保護修繕,天壇外壇墻保護修繕,北海白塔及善因殿保護修繕前期研究。

  同時,完成頤和園仁壽北殿的活化利用工程,創建文化研究、文物建築、古典園林生態、古樹研究四個工作室,推進技藝培訓、文化交流、科普社教等功能。

  今年還將持續開展文物藏品的系統性修復,涵蓋瓷器、紙絹類等多個領域,力求恢復其歷史風貌與價值;開展可移動文物的修復,強化石質文物保護性專項研究,深化三維掃描及數字化保護,推進古建、藏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

  談文化游園

  今年將持續打造北京公園藝術季

  記者:北京市屬公園近年來在豐富市民游客游園體驗方面作出了哪些創新嘗試?

  張勇:北京市屬公園持續推出多彩特色項目,豐富市民游客的游園體驗。每年春季,“一園一品”花展如約綻放,玉淵潭櫻花、國家植物園桃花、陶然亭海棠等吸引大量游客。暑期,天壇、頤和園等公園推出“夜游、夜探、夜宿”活動,營造沉浸式體驗氛圍。去年,市公園管理中心攜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首次推出“藝術公園·美好生活”北京公園藝術季,涵蓋藝術展覽、文藝表演等高水平文化活動。

  金秋時節,市屬公園舉辦“賞秋韻、觀文展”等文化活動,去年國慶期間吸引400余萬游客。冬季,冰雪游園會備受關注,公園推出公益表演、優惠套票等特色活動,讓冰雪成為新熱點。此外,市屬公園結合古建院落開放、小微空間打造,提升展覽水平,去年共籌辦數十項展覽,“到公園去”展覽成為市公園管理中心新品牌。

  在優化服務方面,市屬公園提升基礎服務設施,實現閘機覆蓋、年票門票一機通辦,並提升消費便利性,上線英文版票務平台,推出第三代社保卡加載年票功能,雙語多語服務走在前列。

  今年,市公園管理中心將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加強科技賦能、文化創意等建設,激發名園品牌活力。高質量籌辦“園説”及“到公園去”系列文化展,持續打造第二屆北京公園藝術季,為市民游客帶來更多文化盛宴。 (記者 王斌 攝影 袁藝)

  (原標題: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張勇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路縣故城遺址一館一園今年開放)  

【糾錯】 【責任編輯:許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