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印記 | 文脈回響-新華網
2023 09/04 11:00:37
來源:新華網

胡同·印記 | 文脈回響

字體:

  在北京,歷史可以被看見。作為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古城,那些橫亙于老城、穿越了歷史的胡同,是北京最具標誌性的特色之一。讓我們一起遊走在古樸幽靜的街巷間,回望青磚灰瓦的歲月留痕,感受胡同文化的無限風光。

  李大力,今年76歲,胡同生、胡同長,養得一手好鴿子,做得一手好鴿哨。鴿哨,源自北宋,是佩戴在鴿子身上的哨子。鴿子在天空中飛翔,帶動氣流穿過鴿哨發出聲響。不同類型的鴿哨曲調聲型各不相同,當鴿群掠過,“空中交響樂”就在不經意間悠然而至。

  “豆汁油條鐘鼓樓,藍天白雲鴿子哨”,幾百年來,相同的回響未曾改變。指間小物,凝聚著一代代工匠的妙手與巧思,也篆刻著胡同文化的印記。

  北京市東城區文聯主席張志勇是一名文化志願者。走街串巷,探尋胡同裏的故事,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今天,他來到了東四八條111號院,感受老四合院的獨特魅力。

  建築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結晶。老北京有一句話叫“千金門樓四兩屋”,在四合院門樓的建築技藝中,蘊藏著石雕之美、磚雕之美、木雕之美和灰雕之美,體現出四合院沉甸甸的文化價值。

  建築設計師吳晨和他的團隊深耕北京老城的保護和復興工作近二十年,2012年開始參加南鑼鼓巷地區的保護復興工作。

  南鑼鼓巷,位于北京中軸線北部東側,與元大都同時期建設,是北京老城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雨兒胡同位于南鑼鼓巷西南部,吳晨和他的團隊曾深度參與雨兒胡同的修繕與保護。如今,雨兒胡同煥發著新的生機。

  歷史是一種積淀,也是一種積累。胡同已經融入北京的城市歷史和基因,是北京所特有的京味文化的載體,也承載著北京珍貴的歷史記憶。

  出品人:孫志平

  策劃:韓珅

  統籌:王志斌、董千齊、王君璐

  制片人:李逸揚、劉暢

  藝術指導:任傑

  顧問:張志勇、李哲

 

  本集編導:胡函博、張藝繽

  記者:孫志平、韓珅、李逸揚、劉暢、王心彤、胡函博、曹彥語、張藝繽、楊志剛、劉春暉、馬曉冬、李文熙(實習)、宋文浩(實習)

  攝制:劉齊寶、呂顯章、孫偉航、黃林楠

 

  鳴謝: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

  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

  北京市東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