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多元、動態發展的“開放教育”培育時代新人——專訪北京市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新華網
2023 05/12 08:54:35
來源:新華網

以現代、多元、動態發展的“開放教育”培育時代新人——專訪北京市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

字體: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朱旭彤)為推動北京市西城區教育高質量優質均衡發展,西城區委區政府推出“小而精”“小而美”項目,採取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大師團隊進校園、構建特色課程、凝練校園文化等舉措,推進一批規模較小的學校建設成為教育有特色、發展有品質、校園有顏值、辦學有風格的精品特色學校,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各具特色”的教育生態。日前,新華網就“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進展,專訪了北京市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校方供圖)

  新華網:北京七中在推動“小而精”特色學校建設方面主要有哪些舉措?

  王文利: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七中有幸成為“小而精”建設項目校。學校借勢而進,確立了明晰的建設目標:即通過小而精學校建設,持續推動學校內部的系統性變革,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在“校園精美、文化精深、管理精細、課程精品、教學精準、教師業務精湛、學生學業精進”這七個“精”上下功夫,盡快使學校成為一所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國家需要的普通完全中學。

  圍繞七個“精”的建設,學校成立了10個項目組,採取以點帶面的策略,以項目建設小組為點,帶動學校全體成員參與“小而精”建設,形成學校“小而精”建設的面;堅持科研興校的學校發展戰略,以科研為引領,以科研課題為點,“小而精”項目各建設小組圍繞中心建設任務確定科研課題,採用“研-建”一體的方法推進項目建設,形成“小而精”學校建設研究的面;以影響“雙新”“雙減”縱深推進的問題解決為突破點,帶動學校管理模式、育人方式、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家校合作方式的系統性變革,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學校的特色化發展。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的書法社團活動。新華網 畢尚宏 攝

  新華網:通過“小而精”項目,北京七中在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方面有哪些進展?

  王文利:課程精品是“小而精”項目建設的核心。我們以豐厚學校特色課程體系、提升學校特色課程品質,形成學校培育特色為原則,整合學生群體的現實發展水平與高校招生特點,結合區域特色以及學校文化傳統、現實發展優勢後,設計完成並逐步實施“修齊治平”特色課程體系。

  “修齊治平”特色課程體系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根基,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為原則,在學校現行的“三級六維五融通”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重點在高中的人文與社會、藝術與體育領域對原有特色課程體系在高度、廣度、深度等方面進行提升、拓展和挖掘後進行升級版創新性建構,建設國學、跨文化、藝術、體育四大特色課程群,形成分級、分類、可選擇的“修齊治平”特色課程體系,為全體學生搭建“修身”及其立世實踐的體系,為致力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的學生鋪就未來在人文與社會領域、藝術與體育領域的從業之路,從而實現分級、分類培養“基礎好、國際化、複合型,未來致力於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工作的優秀人才”的特色培育目標。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的心理節團建活動。新華網 畢尚宏 攝

  新華網:結合具體案例,介紹一下北京七中倡導的現代、多元、動態發展的“開放教育”,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理念?

  王文利:從學校發展的角度講,開放教育不僅是學校以多元參與、自主管理、協商共治、民主監督為特徵的民主開放的管理特色、多元開放的課程特色和開放式學習特色的理論基礎,更為關鍵的是在開放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形成了內部自我否定、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動態發展機制,在自強不息的學校文化精神引領下,學校能夠在自我發展認知的基礎上,不斷追逐前沿,我們在努力與這個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改革與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講,我們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和心理學關於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理論提出了“鑽石”學生觀,每一名學生都是一顆無與倫比的鑽石,當鑽石是一顆原石的時候,沒有人會多看它一眼,而教師就必須具備發現鑽石的慧眼,並且要用愛與智慧搭建多元發展的支撐&&,讓每一顆鑽石都發出耀眼的光芒。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個多元發展的支撐&&就是我們的課程。為每一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多元支撐是我們的課程價值觀。所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差異化發展需求決定了開放教育的必然。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的話劇團排練現場。新華網 畢尚宏 攝

  新華網:目前學校構建起了怎樣的課程體系?

  王文利:在國家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承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為特色的“三級六維五融通”的課程體系。

  “三級”: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型課程,適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拓展型課程,為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而開設的專長型課程。

  “六維”:將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三級課程的實施中。

  “五融通”:在三級六維課程中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培養。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的足球社團活動。新華網 畢尚宏 攝

  新華網:除了特色課程,學校還為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對外展示交流的機會,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績?

  王文利:我們認為課程是學校實現其培養目標的載體,因此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總和。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學生學業發展的現實水平,我們在課程建設中,堅持特色課程活動化,特色活動課程化,因此您所説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是學校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融合在學校“三級六維五融通”的課程體系中。

  課程整體化的實施,不僅幫助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而且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適性發展,有特殊才能學生的潛質得到適度開發。例如我們的六大類23個學生社團、我們的校園節日系列課程、我們的主題教育活動系列課程還有校園義賣募捐、貴州支教、武漢南京科學院等社會實踐和研學類課程的實施等等。

  活動課程的實施,使孩子們在文體、科技等市區各級賽場上有着不俗的表現。我們學校的民族舞蹈社團、中國鼓社團、話劇社團、朗誦社團、辯論社團、機器人社團、風箏社團、足球社團、蹴球社團等等在市區乃至全國各級各類比賽中均能摘金奪銀。學生個人獲獎的就更多了,例如貴州支教活動的參與者、泰山研學活動的承辦者,在中學生社會實踐挑戰賽中,都獲得了北京市一等獎。

圖為北京市第七中學開展教師科研沙龍。新華網 畢尚宏 攝

  新華網:未來,學校在打造“小而精”特色項目方面將有哪些布署和規劃?

  王文利:2023年,我們將統籌“小而精”2023年行動計劃與“雙提升”工程的要求,10個項目建設小組繼續圍繞“精品課程”這一核心任務開展建設工作。結合教學樓改建的現實情況,在建設與實施《“修齊治平”特色課程體系》的同時,初中形成學科融合的“跨學科大單元”主題學習課程——《北京七中“多功能下沉廣場”方案設計》。在完善學校治理現代化機制建設的基礎上,結合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進一步厘清學校各級管理組織的權責,修訂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形成復盤機制、破題機制、更新機制。在家校共育機制建設上,着力於“家庭教育指導”家長志願者團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志願者團隊這兩支隊伍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開展教師成長關愛工程,聚焦教師“全人”素養、業務素養,從文化學養、教學勝任、學習創新、課程創生、價值使命、溝通協作等方面進行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形成分級、分類、可選擇的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全程。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七中人將借“小而精”建設之勢,勠力前行,提質增效,使學校盡快成長為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國家需要的“小而精”普通完全中學。

【糾錯】 【責任編輯:劉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