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以北京昌平白浮泉為源頭的水流匯入京杭大運河,如今“龍泉漱玉”這一勝景再現。4月8日,以白浮泉遺址為中心建立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正式開園迎客。
在白浮泉遺址上建立的九龍池,共有九個由花崗岩雕刻而成的龍形噴嘴,水流經由這裡噴涌而出,匯聚於深潭,這就是曾經燕平八景之一的“龍泉漱玉”。如今勝景重現,游客紛紛在這裡打卡留念。“公園很漂亮,不僅能觀賞風景,還能了解大運河的文化知識。”北京市民黎先生説。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裏九龍池的出水口。新華社記者陳鐘昊 攝
除了九龍池外,園內的重要景點還有元明時期建築風格的都龍王廟和龍泉禪寺。在龍泉禪寺內,設有“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展”陳列,講述有關白浮泉的故事。昌平博物館原館長邢軍介紹,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興修水利,使白浮泉成為大運河上源的水源地之一,隨着歷史發展,這裡雖不再作為水源,但其旁修建的都龍王廟和龍泉禪寺卻歷經元明清三代保留至今,成為傳播大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裏的都龍王廟。新華社記者陳鐘昊 攝
2013年,白浮泉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葉建偉介紹,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總規劃範圍63.16公頃,首期開放面積11.6公頃。作為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與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間布局,傳承保護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

俯瞰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新華社記者陳鐘昊 攝
昌平區在對文物景觀進行修繕保護的同時,還通過研發文創産品、組織文化活動等方式,讓歷史中的大運河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北京昌平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吳振平介紹:“我們將在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內常態化舉辦大運河研學活動、白浮泉讀書會等一系列特色主題活動,深化文旅融合發展。”(記者王修楠)
-
世園公園飛行營地迎春季首飛
昨天(8日),世園公園飛行營地舉辦航模飛行表演活動,一架架航模和無人機上演了精彩的“空中芭蕾”。
-
北京市上半年小客車指標家庭申請審核結果公布
昨天(8日)上午,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上半年小客車指標相關資格審核結果及覆核工作説明”。
-
北京市屬公園推出近60項主題科普活動
昨天,以“探秘京城古樹 共享生態園林”為主題的2023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在香山公園拉開帷幕,活動將持續至5月31日。
-
“山花經濟”帶給山村新希望
蒲洼鄉正在給蘆子水村萬畝杏花林量身定制“山花經濟”旅游發展規劃。
-
北京優化營商環境6.0版改革方案發布
辦理服務質量和效率方面,“一件事”事項將全部納入市、區、街道(鄉鎮)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推行“全程網辦”,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口發證”,大幅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