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舉行的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生態大會上,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簽約成立。這是國內智能檢測裝備領域首個産業創新中心。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將突破一批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體,攻克一批智能檢測基礎共性技術,推動一批智能檢測裝備示範應用,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範工廠。
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裝備,智能檢測裝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和産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已經成為智能製造産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中國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市場,隨着電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汽車等行業蓬勃發展,生産環節的智能化轉型明顯加速,對智能檢測裝備的需求呈現大幅增長。
一個多月前,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製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體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範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産業生態初步形成,基本滿足智能製造發展需求。
“本市將進一步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産業落地發展。”市經信局副局長彭雪海&&,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北京將突破一批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體,攻克一批智能檢測基礎共性技術;在應用示範上,將聚焦3C電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優勢領域,推動一批智能檢測裝備示範應用,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範工廠。
同時,在産業生態構建上,整合元器件、零部件、專用軟體、裝備等産業鏈條的資源,支持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産業生態體系。
本次大會上,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關村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成立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是國內智能檢測裝備領域首個産業創新中心。
“未來將推動構建1個産業創新服務&&、N類專業性公共服務中心、X種應用場景的‘1+N+X’的産業創新發展生態。”創新中心聯合體單位之一的中關村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牟宏磊説,創新中心將面向北京市重點行業,建設具備中試、驗證、認證、知識服務等能力的公共服務&&。同時,在市區産業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推動産業轉型示範推廣,未來服務於更多細分領域。
據介紹,創新中心將精準服務於智能檢測裝備等硬科技企業,解決企業痛點,提升企業和區域的研發能力,加速技術的産品化和市場化過程,縮短産業化周期,吸引國內外高精尖領先的技術、人才和企業聚集,促進上下游配套産業項目打包落地。
“在區域協同布局上,本市也推動海淀區和延慶區圍繞智能檢測裝備構建研發到落地的區域深度協同發展模式。”彭雪海説。當天,海淀區、延慶區專門進行區域協作簽約,將聯動研發、生産、應用資源,發揮各自的區域優勢,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通過區域協作進一步促進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産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本市將在海淀區建設國家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公共服務&&,整合優質科研機構“強基礎”,負責前沿技術研究與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發揮共性技術創新&&的支撐服務作用,推動航空航天、3C電子、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的場景示範推廣,建設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和智能檢測大數據&&,推動概念驗證與成果轉化。
延慶區已聚集了一批智能檢測裝備製造及檢驗檢測服務企業,涉及汽車、儀器儀表、無人機、生物等應用領域。未來,延慶區將與海淀區攜手共築具有影響力的産業發展高地,發揮對整機集成應用的保障作用,形成落地生産應用,打造“國家智能檢測裝備(延慶)産業示範區”,兩區協同,形成産業創新閉環。
記者獲悉,下一步,本市將系統梳理智能檢測裝備關鍵短板,引導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專用軟體企業與整機企業有機結合,開展産業鏈協同攻關,培育智能檢測裝備專精特新企業和産業集群,推進智能檢測裝備創新及應用。(記者 曹政)
(原標題:國內首家智能檢測裝備産業創新中心落戶北京)
-
助力優質果蔬進京 新發地種子·種苗嘉年華啟動
(記者 孫穎) (原標題:助力優質果蔬品種進京 首屆新發地種子·種苗嘉年華啟動)。
-
密雲水庫正式進入禁漁期 增殖放流工作同步啟動
-
2023年北京國際長走大會在昌平白浮泉遺址旁開走
此次長走活動設置了兩條線路,線路一的起點為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龍泉禪寺廣場,“鳴槍”出發後,途經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最終回到龍泉禪寺廣場,全程約8公里,共有約150人參加。
-
懷柔區發布五條精品旅游線路 惠民旅游季拉開帷幕
-
2023年北京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將達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