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9日),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近日,市政府聯合國鐵集團正式批復《北京市域(郊)鐵路功能布局規劃(2020年-2035年)》(以下簡稱《布局規劃》)。未來,北京市將規劃共12條總計約874公里線路,其中通勤線路共9條(段),總長約627公里;旅游線路共5條線(段),長247公里。線路可根據需求靈活運營組織。市民既可以在通勤列車上實現舒適便捷的服務,提高長距離出行的時間效率;亦可踏上旅游列車體驗“車在畫中跑”的美好心情,在開往春天的列車上提升出行的獲得感。
規劃12條線路總計874公里
北京市域(郊)鐵路是北京市多層次軌道交通功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地鐵,市域(郊)鐵路站間距更大,速度更快,服務範圍更廣。目前北京市已開通運營4條市域(郊)鐵路,市域內運營總里程約365公里,共計24座車站。
《布局規劃》落實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相關要求,形成“利舊優先、四網融合、廊道集約、多點錨固”的方案。規劃線路共12條,分為14個規劃項目,總計約874公里,其中通勤線路共9條(段),總長約627公里;旅游線路共5條線(段),247公里。線路可根據需求靈活運營組織。結合線路功能定位和運輸需要,近期重點推動城市副中心線、東北環線、新城聯絡線及市域(郊)通密線、京門線、京包線、門大線、京原線8個項目(約526公里)前期研究。
圍繞中心城區實現45分鐘通勤圈
記者了解到,《布局規劃》構建面向區域協同的一體化軌道交通網絡,支撐和保障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北京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優化重組,促進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形成,全面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眾交通出行的獲得感。
《布局規劃》將覆蓋北京市域主要空間走廊方向,有效串聯北京市域和跨界城市組團。圍繞中心城區30公里圈層實現45分鐘通勤,圍繞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70公里圈層構建一小交通圈。力爭規劃期市域(郊)鐵路客運量達到北京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的5%。通勤線路新建雙線或復線化改造、樞紐節點擴能後提供高峰時段公交化服務,其他類型線路結合線路能力和運輸需求合理開行。市域(郊)鐵路以服務乘客為目標,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包括與城市交通力爭實現一卡通用、安檢與候乘便利化,方便乘客出行等。
快慢結合 通勤有速度旅游有質量
市域(郊)鐵路有快有慢,有張有弛。《布局規劃》將市域(郊)鐵路劃分通勤和旅游走廊,結合城市空間結構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既有平均旅行速度在60公里/小時以上的副中心線提供通勤服務,也有沿途風景如畫的懷密線提供旅游選擇。通勤線路提供早晚高峰時段公交化服務;旅游線路重點提供生態涵養區城鎮組團與旅游景區的交通出行,周末時段的特色化服務和整體包裝,引入市場化運作,打造精品特色的旅游服務。
市域(郊)鐵路開通之初增加開行頻次,提升服務水平,增加簡易車站,培育客流;近期聚焦高效服務、運力提升、用地集聚;遠期實現高質服務、四網融合、站城一體。以服務乘客為目標,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包括與城市交通實現一卡通用,安檢與候乘便利化,方便乘客出行。(記者 張月朦)
(原標題:北京市域(郊)鐵路功能布局規劃獲批 近期重點推動副中心線等8條線路前期研究 本市將規劃12條874公里市域鐵路)
-
密雲、延慶打造塑料污染治理“北京示範”
《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全面提升各領域塑料污染治理水平,將密雲、延慶兩區打造成塑料污染治理的典範,為全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做出‘北京示範’,推動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再上新&階”。
-
未來北京市將規劃共12條 總計約874公里市域鐵路
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近日,市政府聯合國鐵集團正式批復《北京市域(郊)鐵路功能布局規劃(2020年-2035年)》。
-
回天地區將實施79個項目建設 實現24個項目投用
2023年,昌平回天地區將實施教育、交通、醫療衞生、文體綠化、市政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城市更新等7大領域重點項目,推動天通苑電力設施改造等79個項目建設,實現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部場館等24個項目投用。
-
順義今年生態補水入境近2億立方米水生態持續改善
全年生態補水入境流量近2億立方米,唐指山水庫、潮白河流域煥發新的活力,水生態持續改善,成為鳥類的新棲息地。
-
全長760米的北極閣路順利貫通 分流長安街車流
北極閣路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單北大街,全線位於長安街(建國門內大街)北側200米內,全長760米。